教育
为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在相对剥夺感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以相对剥夺感、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自杀意念等问卷为工具对4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与自杀意念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分别通过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相对剥夺感对自杀意念直接效应显著,相对剥夺感还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搜集文献、归类文献并具体分析国内外晕屏症(CybersicRnessCS)的研究现状,探讨虚拟现实VR晕屏症诱发机制与影响因素。CS诱发机制可应用姿势的不稳定性理论和感觉冲突理论来解释,而VR硬件、内容和用户个人特征均对CS产生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与VR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参考,在未来提升VR产品的可用性。
城市空间的持续扩张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迁移是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两大图景。立足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背景,通过将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置于总体性城乡空间秩序与空间再生产的体系中进行考察,分析这一群体空间区隔与权益剥夺的现状,并从空间生产的逻辑中透视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权益区隔与结构化的机理。研究发现,城乡空间分工的制度壁垒导致了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身份结构化,空间再生产的资本逻辑加剧了农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区隔,城市空间扩张与规划中的权力介入强化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弱势地位。因此,要以共享城市空间为理念,以空间正义为核心,提高空间权益的开放性,增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权益。
宋代是儒、释、道三教逐渐调和、趋于统一的时期,三教思想中的生态观念为宋代动物保护提供了思想基础。宋廷通过发布诏令规定了动物保护的种类、时间及地区,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诸如加强宣传、建立奖惩机制、完善市场管理等手段,加强了对动物保护的强度和力度,此举反映了宋代动物保护诏令具有具体性、灵活性及政治目的性的特征。宋代动物保护诏令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动物肆意滥杀的发生,为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延续与生态和谐性的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客课程是创客教育体系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是确保创客教育“落地”的重要抓手。创客课程具有内容的统整性、形式的研创性、过程的分享性等特征。创课设置需要以项目为枢纽,注重从专业的融会度、交叉度和技术的宽广度、纵深度等方面开发新课程,努力形成开放性、跨学科、软硬结合的课程体系,适应创客教育从孕育、培植到孵化、落地的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链。创客教育要通过构建良好的创客空间、创新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为创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美好生活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要求在社会现实中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建构对这一目标形成回应。这无疑会使一些新的伦理形态和观念引入人们的视野,同样也会让人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反思。这一背景使得关怀伦理凸显出其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由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首先基于对“共同生活”的承认,这恰与关怀伦理所强调的伦理共同体相融合。进而,关怀伦理对道德移情的强调形成了美好生活的感情基础;同时,关怀伦理又对“自我”进行了反思和重构,提出关系性自我这样一种更能够适应于生活共同体建构的个体设定。最终,关怀伦理所倡导的多元实践则对美好生活共同体建构给予了较为现实的伦理原则。
根据教育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学生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积极响应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倡导,研究创新在高校引入课下“校园APP健身跑“与大学生体育课相融合,以多样化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以多元化评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目的在于大力发展大学生自主锻炼意识,提高身体健康素质,逐步养成健康第一的理念。辽宁几所高校共同合作,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理分析研究法等相互比较认证,发现参加“校园APP健身跑”学生的体质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优秀率、达标率提高明显,学生已基本适应了自觉慢跑锻炼的健康生活习惯,“校园APP健身跑”融入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十分显著。
顾本《洛神赋图卷》将“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文字表述转译为女性优美步态图像化呈现,同时展现了洛神由水上移到陆地的态势。唐代出行图中女性形象描绘当承接了顾画女性步态特征,完成了从神女到人女的转变。唐代诗人从对表现主体选择和对“尘”的审美体认两方面对“凌波”“生尘”步态描绘进行了深化和拓展,并与唐代出行图中的女性步态“互文”。“凌波”“生尘”对女性美的艺术表现,跨越了不同艺术品类,与社会风尚和时代审美趣味密切关联。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按照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特征筛选了61个样本城市,运用耦合模型对高等教育与城市竞争力协调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61个样本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协调水平整体较低;其中,中心城市两个系统协调度高于副中心地级市样本;文中又把城市竞争力细分为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结果显示,高等教育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协调度更高。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充分促进城市与高校合作共赢。
通过分析教师的个体特征和教学评价数据,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进行发掘,提出基于个体特征与教学评价的教师学习对象推荐算法,并从教师个体特征相似度与教学质量匹配度2个方面对教师间的适配度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准确率较高,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有较好应用价值.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在农业税费减免背景下中央政府通过财政奖补的方式建立以民主协商为基础的村庄良性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有益尝试。该政策原初有两个目标,即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与推动村庄协商民主,但在实践中对这两个目标却出现了明显的厚此薄彼,民生目标远比民主目标更受重视。背后除了考核指标的设定、政策主管部门的影响外,中央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解和定位的变化对这一政策的民主目标也造成了冲击和消解。而在地方执行中,项目数量的压缩和不均衡分配导致原初所期望的村庄内的民主协商演变成村庄外的项目竞争。“一事一议”政策的执行差距,是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地方实践以及村民偏好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执行的一种有效工具。文章分析了高校战略指标和企业战略指标之间的异同,从财务指标设计、客户指标设计、内部流程指标设计、学习与发展指标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应如何在高校战略评价中应用平衡积分卡,提出了高校战略评价的过程管理应明确战略,落到实处,把目标转化为指标、目标值和行动方案,围绕战略连接整合组织并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让战略成为持续性流程。科学地应用平衡记分卡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战略评估,定期检查并及时整改,才能保障战略目标长期有效地得到贯彻和执行,夯牢基础,促进高校稳步向前发展。
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都是市场经济主体之一,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但两者所处行业分工不同,民营企业具有天生的脆弱性,商业银行在服务企业群体过程中,也会存在所有制属性上的岐视。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在生存目标与市场基础是一致的,所存在的差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仍属卖方市场,由于各自的规则、偏好、行为不一致所造成的一种正常差异性后果。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从构建缩小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的理念、规则、偏好等共同基础角度出发,共建法律基础、制度基础、竞争基础、技术基础、组织基础、生存基础等六大基础。
基于大规模的语言慕课(LMOOCs),开展语言资源的建设和推广,可为“一带一路”语言互通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几大慕课平台两类主要语种的慕课后发现,我国语言慕课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在交互学习、注重体验和课程评价与应用等方面仍有所欠缺。“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中国全球化新理念,语言慕课还需要从规划、运作、影响、效果等方面进一步加力提效,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一带一路”语言慕课发展新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工程服务活动日益增多,职业技术人员的跨界流动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世界各国普遍认为促进工程师教育背景(学位)国际间互认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并以此形成了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协议,其中,《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正是工程师技术资格国际认证的代表性协议之一。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订立的背景、宗旨和目标、组织结构、注册体系及其签约成员组织工程师认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结合我国工程能力评价实践经验,对我国加入《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加入该协议提供理论支持和路线参考,进一步推进我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工作。
疫情对全球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考验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应对疫情对全球教育的冲击,中外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育应急治理举措。但是也反映了各国教育治理水平的差异,凸显了亟待加快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诉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过渡时期。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教育治理理念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为根本目的,运用现代化的治理理念和技术,实现教育治理关键要素现代化的过程。我国教育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教育治理现代化仍然面临亟待突破的五大现实困境和六大未来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决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建议按照构建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框架,以及教育治理现代化六条路径,率先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以教育治理现代支撑和引领教育系统的全面现代化。
日本课后服务体制机制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教育”与“福祉”的单独推进到联动协作的过程。通过宏观层面的机制保障到实践层面学社连携合作模式的推进,课后服务项目已经成为了日本政府解决民生与教育双重问题的有力抓手。国家层面立法与政策的支持、地方层面教育福祉的积极推进、个体层面主体教育功能的释放,亦构成了日本践行课后服务三级递推模式的独特经验。
本文讨论张学文的《大学理性研究》,充分肯定其对于现时代的中国语境的特殊意义,即针对的是大学“失范现象”。但同时强调在“大学理性”之外,也要讲“大学感性”,更要关注“大学的情理结构”。进而引入更为开阔的立体结构视域,即将大学视作一种“人格单元”,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使命应当区分若干层次:其一,承担知识传承与教化育人的功能,对教师来说,则必须为人师表,在道德上、传统上、学科上都是如此;其二,承担社会互动与学境构造的责任,即不是简单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而是与社会相互为用,既有服务的一面,更有指导和示范的功能;其三,承担创造知识和追求真理的使命,能创造出和谐的求知、求学与求道的精神共同体。
“化学平衡”主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2005-2015年国内39篇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梳理、统计、分析了我国高中“化学平衡”主题的教学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包括4个方面:化学平衡相关的迷思概念,化学平衡主题学习困难的原因,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本文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是华为企业制度的重要创新,并在其运行过程中逐步改变了企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华为在法律意义上虽然是民营企业,在根本特征上也不是公有制企业,但是,它们通过员工持有虚拟股权形式使得企业在所有制上具有了某些集体所有制和合作制的生产关系特征和发展趋向。二是华为作为民营企业,在分配关系方面不是按劳分配,但也不是纯粹按劳动力价值要素进行分配,而是具有分享制的特征,即企业员工凭借虚拟股权分享到了自己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其分配的量化根据则是员工对于企业的劳动贡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华为企业经济关系的变动对于企业形成劳动集体力和创新力的重要影响,解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公有制根本经济制度不变条件下,非公经济和非按劳分配方式与之并存的融合性;阐释了非公企业内部生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因素,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具有实践价值。[作者简介]马艳,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文斌,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冯璐,上海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