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本研究报道一例以慢性肌无力、腱反射减低及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其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肺组织活检确定为小细胞肺癌,给予常规化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最终确诊为。PNS
目的]探讨决策辅助对口腔颌面部癌症病人治疗决策实际参与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口腔颌面部癌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决策辅助。于出院前2d应用病人决策参与期望量表和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病人决策实际参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决策参与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决策辅助能提高口腔颌面部癌症病人决策实际参与程度及满意度,进而提高病人治疗信心和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CECR7(lncRNA-CECR7)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p2l活化蛋白激酶2(PAK2)、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食管癌细胞Eca109、EC9706、KYSE30、TE-13和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对各细胞中lncRNA-CECR7表达量进行检测,取表达量最高的食管癌细胞进行转染,并分别设置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的siRNA)和干预组(转染lncRNA-CECR7的siRNA)。采用qRT-PCR法测定两组转染后lncRNA-CECR7表达量,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用qRT-PCR法对两组食管癌细胞中PAK2、CyclinD1和CDK4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相比,食管癌细胞中lncRNA-CECR7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且食管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目前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肝癌起病隐匿,患者早期常常无明显症状,然而疾病进展十分迅速,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肿瘤晚期,且约10%的患者初次病理诊断即伴有微血管侵犯。尽管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在不断的提升和进展,但患者术后复发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多项研究支持微血管侵犯是与肝癌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病理诊断伴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往往提示预后不佳。然而目前临床尚缺乏术前对于微血管侵犯的评判方法,通过对关于微血管侵犯近3~5年的研究进行分析与整合,望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与微血管侵犯相关的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胫骨平台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按照人院年份划分为前、后5年2组: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骨折schaczker分型,总结出10年期间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胫骨平台患者l936例,男1352例,女584例;男女比为2.32:1。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其中男性为40一49岁,女性为50-59岁。A组793例,男女比为1.89:1;B组1143例,男女比为2.69:1。A、B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发年龄段40~49岁(25.09%,199/793),B组高发年龄段为50一59岁(23.27%,266/1143)。A、B两组≥50岁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
无摘要
无摘要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分析侵袭性伪足关键蛋白cortactin、N-WAS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保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组织89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ortactin、N-WAS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cortactin和N-WAS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30%和59.55%,高于癌旁组织的5.62%和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tactin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N-WASP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ortactin、N-WASP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与侵袭性伪足形成相关的cortactin、N-WASP呈高表达,且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or
无摘要
目的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测序数据集进行富集分析(GSEA)数据库中结肠腺癌(),探索结肠腺癌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从COADTCGA集。以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分组变量,以“)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全基因组TCGA数据库下载COAD相关的RNA”和“RNA测序数据”作为c2.cp.kegg.v6.2.symbols.gmtc5.all.v6.2.symbols.gmtP和错误发现率()的富集结果为差异有版进行分析,以、GSEA2-2.2.3|NES|>1Norminal-<0.05FDR<0.25的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全基因组表达差异与细胞周期、复COAD参照基因集,使用统计学意义。结果COAD制与修复、脂质代谢和离子转运等生物学功能相关;GSEAGO患者癌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全基因组表达差异与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自噬的调节等代谢通路有关。结论本研究从全基因组层面在转录富集结果显示KEGGCOADDNA细胞周期、复
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不断发现新发传染病暴发流行。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后,我国也先后发生和出现了多起本地和输入性新发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应对形势不容乐观。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出现受到生物学、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驱动。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社会着重建立有效的区域和国际监测与应对体系。2003年SARS疫情后,我国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自得到了系统性提高,但防治体系尚存短板,面对当前新发传染病疫情形势,我国新发传染病应对需要明确重点,提升和强化相关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能力。
目的探讨微小()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RNAG146amiRG146a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中,采用绿色荧光蛋白(BMSCs,采用具有高效转染非分裂期细胞)荧光技术、实时荧光定量EGFP及白介素miRG146a)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G1(ILG1)受体相关激酶1经流式细胞技术BMSCs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的慢病毒载系统将导入)、miRG146aBMSCs技术分别检测转染率、WesternBlot)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中表达(6TRAF6,不表达(qPCRPCR(IRAK1鉴定第三代感染率可达BMSCs.80%EGFP、CD106CD90荧光表达自.慢病毒感染时开始逐渐增强.转染的CD45MSCs中的感染复数为最佳50高表达.结论成功转染(1)通过贴壁筛洗法能够获取纯度较高的和,并下调靶蛋白.(2BMSCs.72hBMSCsmiRG146a)通
总结韩明向教授辨治不寐症临床经验。举韩教授临证常用疗不寐症验案四则,总扩其遣方用药特色,分析探讨。韩教授认为不寐多为阴阳失交所致,以阴虚火旺、痰热内扰、心血虚衰、肝郁化热者甚多,当以滋阴疏肝、养血安神、化痰清心、解郁清热等法治之。韩教授疗不寐之症,重在平阴阳,审其证、按其脉、察其色,药简效宏,又博引各家学说,求确然之治。
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胃癌前病变(PLGC)早期如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手术、对症治疗为主,中医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结合“治未病”思想,在PLGC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PLGC属中医学“痞证”“结证”范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阐述了痞证、结证之症状、病机,认为张仲景痞证、结证的辨治思想可运用于PLGC的辨治,但应审时度势,把握要害。结合PLGC的三个阶段,浅述张仲景痞证、结证的辨治思想在PLGC中的运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出现的一种临床常见慢性复合性疾病ꎬ其病因病机复杂ꎬ发病率逐年升高ꎬ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ꎮ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ꎬ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方面的优势逐渐被挖掘ꎬ中医药治疗手段多样ꎬ目前临床通过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灸等方法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ꎮ未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具体作用机制及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ꎬ将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可靠依据ꎮ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病理学特征及胃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相关性。选取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4例作为胃癌组,同期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两组标本中HP感染的情况,分析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组织中HP感染的差异,分析不同HP感染患者胃液中IL-6、IL-2及IL-8水平的差异。胃癌组HP感染阳性率为70.19%,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为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灶直径、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HP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Ⅲ期+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浸润深度T3~T4的胃癌组织中HP感染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1~T2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HP感染阳性的胃癌患者胃液中IL-2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5),而IL-6、IL-8
近年研究表明,某些药物能改变基因调控网络(GRNs)中的调控反应参数,促使细胞从病变状态转移到正常状态。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构建了基于吸引子和分岔理论的状态调控框架。现有的控制策略中,控制信号规律都是自行拟定的,并且所使用的参数扰动法仅能求出单控制变量情况下状态转移所需的时间。因此,针对以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ODEs)形式描述的复杂生物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化算法改变网络状态的最优调控方法,在掌握生物网络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优化问题,并以简单低维的三节点GRN和复杂高维的癌症GRN为例,利用MATLAB计算得到单控制变量及多控制变量条件下的最优控制策略。本文所提方法旨在实现精确且快速的状态调控,为试验研究和实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筛选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17-92基因簇及其靶基因,分析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探讨miR-17-92基因簇及其靶基因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43732数据集)中ESCC相关数据,分别采用edgeR包和GEO2R分析miR-17-92基因簇的表达情况。将ESCC组织、正常食管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最显著(差异倍数>2倍,校正后P<0.05)的miR-17-92基因簇成员作为关键miRNAs。采用miRDB6.0、TargetScan7.2及miRTarBase8.0在线网站预测关键miRNAs的靶基因,经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确定关键靶基因。对关键靶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关键miRNAs及其关键靶基因与ESCC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采用生存分析评价关键miRNAs及其关键靶基因与ES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食管组织及癌旁组织,ESCC组织中miR-17-92基因簇表达均上调,其中
目的:基于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观察中药提取物姜黄素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影响,从而探讨姜黄素抑制DU-145细胞增值的机理。方法:分别用12.5、6.25以及3.125μmol/L姜黄素作用DU-145细胞48h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MTT法检测DU-145细胞生长情况,以RT-PCR法检测TGF-β,Smad2,Smad4和Smad7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能显著抑制DU-145细胞生长,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T-PCR法检测DU-145细胞TGF-β,Smad2和Smad4基因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加,而Smad7的基因表达不同程度减少。结论:姜黄素通过对TGF-β及下游蛋白Smad2、Smad4、Smad7的影响,进而调节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这可能是姜黄素促进DU-145细胞凋亡和抑制其生长的重要分子机制。
目的]建立南葶苈子清炒品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NUCLEODUR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CH3CN)-0.01mol/L磷酸二氢钠(NaH2PO4)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5μL。[结果]南葶苈子生品、清炒品HPLC指纹图谱均含有11个共有峰,生品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存在一定差异;清炒后南葶苈子样品间差异减小,各批次相似度均在0.89以上,说明相似度良好。清炒品与生品的HPLC指纹图谱差异较大。清炒品共有峰No.23、No.26、No.30、No.35峰面积相对生品均升高,共有峰No.9、No.13、No.14、No.41峰面积均降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国、周至、岷县、长治所产南葶苈子,无论生品或清炒品都与其余各省所产南葶苈子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清炒炮制能够提高批次间的相似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验方法可为南葶苈子清炒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