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私立学校与政府之间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带来政府对私立学校外部权力的扩张,以及政府的监管权与私立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之间的博弈。美国政府与私立学校的权力博弈关系在有无政府资助两种条件下呈现完全不同的样态,私立学校通过采取反应型和创造型相结合的策略有效改善了办学自主权弱势的现象。借鉴美国的经验,当前,我国治理政府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权力冲突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明确政府参与管理私立学校的重要意义;民办学校应减少对政府资金单一依赖并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坚持特色办学,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自身资源的重要性和竞争优势。
无摘要
选取2015-2019年公开发表、以中国学前教育事业为研究问题、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实证研究论文共124篇,通过与同类话题的非实证研究的对比,对其数量分布、作者、热点话题、研究范式与方法、理论运用、影响力等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文献核心结论进行内容分析,概括总结其所产出的主要知识,从而揭示实证研究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引领与推动作用。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实证研究在学前教育综合发展状况、资源供给与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与保障、政府监督管理、保育教育质量等方面产出了描述性、解释性、改进性及预测性四类知识;并通过呈现基本事实、确证基本观念、发现基本原理、生产策略方案等途径,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研究还对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实证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无摘要
为教师减负,营造教师安心、静心从教的环境是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的客观现实、教师负担过重产生的负效用共同回答了“为何要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教师角色期望的扩张性与教师承责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张力、教师评价尺度的单一和教师管理的线性思维、部分学校实质性和间歇性缺编、学校责任边界模糊和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等因素揭示了“中小学教师缘何负重”。实现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目标,须明晰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边界,转变教师评价与管理思维,合理配置学校所需编制,规范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
无摘要
美国汉学家海陶玮的《陶潜的饮酒诗》是英语世界解读陶渊明形象的根源,奠定了英语世界陶学的基调。该文细致分析了陶渊明在辞官归田这一重大人生选择期间面临窘迫生活时的复杂内心世界,认为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并不是其真实形象,“以文立传、流芳百世”才是其创作诗文的真正意图。海陶玮把诗人放入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背景中进行审视,呈现出西方从“他者”视角研究中国文学的路径,与国内学者因推崇诗人伟大品格进而倾向正面解读诗人作品具有明显的区别,深刻地影响着西方陶学的基调。海陶玮主要通过深入挖掘分析作品文本解读人物、从互文关照来全面理解诗意两条路径来解读建构陶渊明形象。在其研究基础之上,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陶渊明形象提出了更加丰富而复杂的解读方式,建构了“另类陶渊明”形象。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在不断加强,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教育热点。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健美操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顺应网络时代的技术特征和自身教学发展需要,搭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设置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内容,灵活安排网络课程的课外作业,构建科学、便捷的网络互动评价系统,为大学生健美操运动的随时学习与训练提供便利,对高校健美操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形成有效的促进。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是物理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平衡稳定条件在经典热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很少用于处理化学平衡问题。根据热力学原理,推导了简单的均匀隔离系统的平衡稳定条件,并将其用于分析温度和总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结论为改变温度和总压力,使化学平衡朝着稳定平衡的方向移动。这种分析方法非常简单,也加深了我们对稳定平衡的理解。同时,也指出了该方法的局限性。
从地方产业经营失败没有引发农民对基层政府的大面积抗议这一现象出发,本文利用“制度-组织-行为”分析框架,以东北特拉河镇的大鹅产业为例,阐释了项目化塑造基层政府产业干预行为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的过程逻辑。与全方位干预地方产业不同,项目化时代,基层政府掌握产业项目的控制权,农户则拥有更多的产业经营自主权,前者采用了更具收敛特征的干预方式,由此建立起基层政府与农户的弱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风险分担机制,不仅阻断了经济风险向政治风险转化,防范了农民集体抗议行为的发生,更是将风险界定到农民一侧,使双方风险共担变成了农民自担。
地方本科院校立足服务产业集群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以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大舰战略”为目标导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团队、校内外实验实训科研教学基地建设为基础,创新产学研用运行机制,构建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学科专业集群,建成开放、合作、共生、共赢多主体协同发展的产学研用超级平台,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彰显创新创造的价值导向,服务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庆典想象在20世纪初中国的乌托邦小说中频繁出现,承载着作家的政治信仰与文学观念,象征着完美的秩序与典范的国家形象。在乌托邦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影响下,作为药引的庆典时常自然地消融于现实中,想象的重心就此转移到道路探索上,但庆典作为政治象征的意义并未被减弱。在庆典想象中,国家走向公众化与戏剧化,随后,这个想象中的剧场国家又在世界即舞台观念的影响下走向现实,与乌托邦有关的文学因此成为一种行动。
中国国际贸易规模不断增大,虽然在发展期间出现了小规模的波动(世纪八九十年代),但是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自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已经出现了经济发展放缓的趋势,即“逆全球化”现象,这种现象加速了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催生了新的贸易关系,推动了区域谈判下新贸易规则的生成。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反倾销调查的贸易案例增多,品牌贸易的缺乏以及知识产权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纠纷问题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在新国际贸易准则的冲击下,中国参与准则制定的话语权较低,并一直受到冲击。当然,有挑战也有机遇,“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该参与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提升国际地位,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本国贸易标准,开展绿色、服务产业,促进国内经济转型。策略应对: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坚持改革,促进对外开放;保证贸易双方的利益均衡;着力推动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升自贸区的贸易便捷化。20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人和社会的关系做出唯物史观阐释,将人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之中,明确了社会发展是人以自身力量不断满足个体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过程,历史地规定了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遵循人民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人民立场便内化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政治品格,凸显了维护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归宿。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满足最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又着眼于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矛盾变化的需要,正是中国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域中的“人民性”推向更高阶段的理论自觉,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实践成果。
)当前我国学习空间建设面临使用灵活度不高、智能化程度不够、难以促进深度学习以及城乡学校空间品质差距大等挑战。新时代的高品质学习空间建设,应倡导设计主体下沉,以更好满足使用者需求;应倡导教育理念先行,以理念引领课程改革,驱动空间革新;应注重理念的迭代更新,推动学校空间文化的重塑升级。特别是泛在阅读空间、乡村“小而美”学校空间、城区集约条件下的创新学习空间等,在各方积极探索中呈现出更加面向未来的教育新场景。(
轻音乐是自20世纪30年代起流行至今的一种音乐类型,被广泛应用于影视配乐、礼仪典庆等艺术实践活动及日常生活仪式等多种领域。生活化与艺术性、流行化与专业性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使其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美育功能,也为完善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体系提供了新内容。
世纪上半叶,上海周边的市镇在大都市中心的吸引与辐射下,发生了明显的结构重组和功能演替。先是在上海近郊乡村兴起一批新市镇,暂时分担了城市的疏散功能,但很快就融入了中心城区。其次是近郊地区的一批老市镇也在短暂承担了疏散功能之后,相继出现人口密集和环境污染,并很快融入中心城区。该时期自然形成的卫星城角色不能持久延续,体现了工业城市“单中心摊大饼”式蔓延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改造和强烈影响。
桐城派不仅以文法名世,其诗学也自成体系。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梅曾亮,诗文俱佳,一时推为大师。然梅曾亮诗歌并非独取桐城,而是常有旁涉,甚至取法袁枚性灵诗学,这与其师姚鼐斥袁为诗家恶派颇相悖。考究得知,梅曾亮诗学与袁枚诗学渊源颇深,二者在诗学理念和创作实践上皆有契合之处。更可贵的是,梅氏于袁枚诗学之偏颇处亦能时时窥见,并加以矫正、补充。可以说,梅曾亮将袁枚性灵诗学与桐城诗学这两个原本迥然殊途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整合,并将合理因素纳入桐城文学发展进程中,使桐城文学成功实现了一次转型,从而确立了新的桐城文学范式。
合理的死亡率模型是精准度量长寿风险的关键.考虑不同年龄组间死亡率的相依性以及各年龄组死亡率的自相关性和异方差结构,运用多元Copula和AR(n)-LSV模型构建了随机动态死亡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VaR、TVaR、GlueVaR对长寿风险进行测度.研宄结果表明Copula-AR(n)-LSV模型比Lee-Cater模型更好地刻画了死亡率趋势和波动;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个体将面临逐年增长的长寿风险.关键词:死亡率模型;长寿风险;相依性;异方差中图分类号:F840.67英文引用格式:HEL,LINL.Copula-AR(n)-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实践的需要、时代的需求,而将行政决策纳入行政法学研究却面临着许多难题。主要障碍在于现有的行政行为概念体系的“类型化”。行政决策有别于一般的行政行为,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政活动。行政法学与行政学虽然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但行政决策可以成为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行政决策不仅在“过程”意义上是行政执行的“先导”,其间接的“法律效果”也是必然存在的。行政决策概念的证立不仅要借助于科学的方法,更要立足于中国的实践,正视这一概念的“本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