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基层与地方治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治理层次,其内容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日本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走向表现为以服务为重心,形成了健全的服务体系。一是治理重心下沉,基层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二是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服务意识日益增强;三是基层自治组织发挥日常生活的服务功能;四是以服务为重心的基层与地方治理的运行保障机制健全。这一治理导向转变的重要条件是:福利国家、民主体制和集团文化。日本的基层与地方治理走向对于正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有诸多启示,包括重心下移、均等服务、体制保障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增强基层与地方治理的服务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完善服务的需求。
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教材是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编排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我国现行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编排及教育的特点。生物学教师应熟练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可安排简单易操作的探究栏目;教材中举例应严谨真实、可操作性强;对科学方法教育编排内容设置目录便于师生查询。
无摘要
无摘要
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教研室的引领下,区内五所薄弱学校开设了“一周实践记录”实践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程。课程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创新,培养学生的多元素养,尤其是问题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以激励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周期内的变化发展。课程实施中学生享有高度自主权。
隐喻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新教材中隐喻的特点:源域取材于生活经验、前科学概念、自然事物等;源域和目标域具有“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映射关系、先行组织者隐喻和后设隐喻的位置关系。通过隐喻,抽象的科学概念可以更好地被Johnson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而且是概念系统中具体向抽象的认知机制,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的事物,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3]。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观点,比喻、类比等在本质上都具有隐喻性,可以将其归为“隐喻”范畴。这也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认同[4-7]。学生理解。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类学校均采用“停课不停学”的方式,在网上直播教学。在没有充足的软硬件资源的情况下,如何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效益?以“智慧课堂+智学网”相结合的方式,从团队教研的优势、平台的选择、高效的互动、精准讲评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采用POGIL教学模式,以“探究花青素还原性的实验方案设计”为教学案例,分析呈现了基于POGIL的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过程,阐释了POGIL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当今世界已步入新兴技术革命时代,职业教育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难以阻挡。历年的《地平线报告》通过始终重视个性化发展、大力聚通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持续关注创新力量等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路向。《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以下简称《2018地平线报告》)是首次关注职业教育的地平线研究项目成果,探索了职业教育领域中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新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固守“学科本位”、教学资源匮乏、囿于传统教学、学术研究亟待突破等现实困境,笔者建议,可以根据《地平线报告》,从积极推进三维一体的融合发展、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数字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活力、调整技术化取向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
基于城镇化进程中以房地产价格高企为代表的土地资本以及央行扩表带来的巨额货币量投放,“脱实向虚”成为现阶段资本结构错配的集中表现。从资本结构的供需函数入手,以产业资本、土地资本和金融资本为研究因子,通过分析其内在机理,透视出产生困境的逻辑基础。针对货币传导机制不顺畅的关键症结,央行把定向结构性操作工具作为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抓手,改善资本对银行投放信贷的实质性约束,真正起到定向调控、精准滴灌的作用。同时,配合资管新规,压缩商业银行在同业市场追逐流动性的空间。此外,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分担央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担。
无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综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既涵盖学校内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还囊括高校间、校企间、校地间的协调与配合。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的差异,导致高校间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明显差别。近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高校内部学院、学科、专业间也表现明显差距。基于上述问题,以东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专业为例,以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分析人文社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大学生社科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平台研究实验室创新创业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育人效果。
近年来,师生冲突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从伦理学视角观测,师生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师生交往中责任伦理的失范。为减少师生冲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探究师生交往的伦理意义,辨析师生冲突与责任伦理关系,深入探究师生交往过程的责任伦理现状,有利于科学客观认识师生冲突。通过培育师生主体责任伦理意识,规范师生交往责任伦理行为,完善事后问责惩治机制,将责任伦理制度化,实现对师生冲突的伦理干预和管理。关键词:师生冲突;责任伦理;建构课题来源:本文系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西部乡镇中学师生冲突研究---基于西部G县的调查”(项目编号:0520059/12004)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刘慧琴(1983),女,湖北阳新人,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任胜洪(1973),男,贵州仁怀人,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教育政策。师生冲突是师生关系中最为特殊也是值得研究制度化的权威支配与服从的强制关系。达伦多夫的冲的一个领域。师生冲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突理论认为,社会生活中的冲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作用与特别意义正在逐步凸显。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面临学校使命责任与现实运行的矛盾、师德他律要求与教师自律不足的矛盾、改进态度与实施进度的矛盾、体制设计与机制运行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限制和影响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突破矛盾制约,开创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崭新局面,需要从继承性、时代性和系统性三个方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发展趋势,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等途径积极探索,不断加强学校工作组织力,激发政治引领力、制度约束力、榜样带动力,培育教师的自我驱动力。
无摘要
“一流课程”建设是办好一流专业的着力点,是实现中国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阐释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内涵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文章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框架,提出了建设大学英语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具体方法和有效策略,包括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目标、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多元”为特征的教学评价、以“金师”为目标的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