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目的观察LY3023414对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磷脂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靶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CK8方法检测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增殖活性,Caspase-glot-3/-9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Caspase-3/9活性,westernblot实验分析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p-P85(Y458)、p-AKT(S473和T308)和p-S6K(T389)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链DNA(ssDNA)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LY3023414对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TE354T、Prican-1和Prican-2细胞)表现出明显药物毒性作用,并将细胞停滞在G0-G1期而抑制其增殖。LY3023414诱导TE354T细胞中caspase-3/-9活性及细胞凋亡;然而,LY3023414对正常人皮肤细胞(黑素细胞、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
目的探讨反馈式音频教学对提高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效果。方法在对2015级护理本科生进行社区护理学课堂教学时,采用《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进行测量。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有所提高,81%的护生希望以后录制更多的音频资料。结论反馈式音频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目的:分析北豆根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分子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获得北豆根粗多糖,用TCA-正丁醇除蛋白后得到北豆根多糖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单糖组成,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分子量。结果:北豆根多糖是由D-阿拉伯糖(D-Ara)、L-岩藻糖(L-Fuc)、D-甘露糖(D-Man)、D-葡萄糖(D-Glc)和D-半乳糖(D-Gal)组成,其摩尔比为13.04∶1.00∶1.69∶8.99∶4.32,重均分子量为4826。结论:用GC和HPGPC可以测得北豆根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分子量,方法简便可行,可以用于北豆根多糖的研究,为北豆根多糖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儿童克罗恩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长期使用英夫利昔治疗的难治性儿童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在初始使用英夫利昔后获得了免疫应答,维持治疗过程中,在持续缓解2年后出现了复发,重新使用英夫利昔治疗后再次获得免疫应答。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儿童克罗恩病患者年龄、生长情况、病情持续时间、有无肠外并发症等为每位患者设定个性化、合理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案,对患者意义重大。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无特效治疗药物。大量COVID-19临床试验的及时开展有利于尽快找到有效药物,但整体上也存在研究设计不够严谨、针对性不强、试验监管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我们对中医COVID-19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COVID-19中医临床试验设计时应首先以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出发点,明辨COVID-19病因、探求核心病机,结合急性传染病病程的阶段性特点,遵循中医疫病认识论规律,根据疫情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不同的研究目标,开展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观察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典型案例等多种研究设计相结合的中医临床研究。找准中医定位,在早期干预轻症、普通型病人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在重症、危重症中的作用;加强监管、统一部署,严格遵守伦理学原则和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目的]分析新医改前后农村村医队伍的配置情况及其公平性和变化趋势,为在“十四五”期间缩小区域性差异,改善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泰尔指数和聚集度方法分析不同村医人员的在全国31个省(市)公平性分布。[结果]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泰尔指数由2003年的0.0863下降至2018年的0.0371;注册护士数的指数由2007年的0.1099下降至2018年的0.070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村卫生室人员总数的泰尔指数由2003年的0.0159、0.0142增加至2018年的0.0306、0.0185,且2003-2018年组内的泰尔指数能够解释的比例在70%~85%。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和资源聚集度均是大于1.5,而西部地区则是小于0.5。[结论]新医改后村医中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的公平性进一步优化,而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与全部村卫生室人员公平性在恶化。不同类型村卫生室人员组内的泰尔指数远远的大于组间的泰尔指数。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
目的:检测老年帕金森(P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4例老年PD患者作为PD组,并选择相同时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其肺功能指标如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以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根据Hoehn-Yahr分级将患者分为轻中度(1.0~3.0,45例)、重度(4.0~5.0,29例)。分析和比较各组PD患者肺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重度PD组FVC、FEV1水平明显降低,重度PD组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轻中度PD组(P<0.05)。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阻塞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重度PD组血清IL-1β、IL-6、IL-12、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轻中度PD组(P<0.05)。轻中度组患者FVC、FEV1与IL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宫颈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宫颈炎模型,观察七叶皂苷钠不同剂量组对大鼠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影响,并对实验大鼠宫颈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宫颈MK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七叶皂苷钠处理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均下降,与宫颈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大鼠宫颈黏膜上皮炎症及组织损伤均明显减轻,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MKP-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苷钠治疗后,MKP-1蛋白水平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对宫颈炎模型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entralneuropathicpain,CNP)是一种使病人感到虚弱、对个体影响极大的疾病。CNP在进一步发展后相对难以治疗,这可能与其不可逆的病理过程有关。尽管较早期的治疗可能会克服这一缺陷,但这种治疗的应用需要提前确定具有临床预测意义的相关生物标志,以预测SCI后早期的CNP。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脊髓损伤后早期的促伤害指数和抗伤害指数(首次测量)来寻找这样的生物标志。研究对象为47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人和20例健康对照者。在SCI后1.5个月,分别在神经损伤平面以上、损伤平面和损伤平面以下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疼痛适应、条件性疼痛调节(conditionedpainmodulation,CPM)、疼痛时间总和、上发条(wind-up)疼痛和在健康对照组也检测对应区域。脊髓损伤病人在SCI后3~4个月、6~7个月和24个月监测CNP的出现及其特征。CNP的患病率为57.4%,CNP的严重程度、性质和加重因素在24个月
目的分析青海省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藏族人群肺结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2017年在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并审核通过接受治疗的居住地为青海的5564例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是否成功治疗为因变量,以与疾病结局有关的其他因素为自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青海省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为87.1%(4848/5564),不良结局率为12.9%(716/55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非全程督导方式管理、现住址为农牧区、重症、流动人口、年龄>60岁是疾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3.044(10.671~15.944)、2.305(1.703~3.119)、2.090(1.346~3.243)、1.967(1.443~2.682)、1.909(1.410~2.586)。患者来源为因症
无摘要
目的对儿童13个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的来源及上限、下限的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向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EQA)的395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发放儿童13个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信息调查表,各实验室按规定格式上报目前使用的参考区间、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等相关信息。结果395家实验室中有122家(30.9%)回报了参考区间。13个常规化学项目的参考区间主要来源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63.0%~69.3%)。有44.5%~50.0%的实验室对参考区间进行了验证。仅有少部分实验室按年龄、性别对参考区间进行了分层。尿素(Urea)、肌酐(C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参考区间的上、下限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区间的下限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有35.0%的实验室按年龄和/或性别对碱性磷酸酶(ALP)参考区间进行分层,按性别分层的上限和上、下限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按年龄分层比较,<1岁、1~12岁、13~15岁和>15岁各年龄组
目的:探究葆宫止血颗粒辅以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选择炔诺酮片,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辅以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参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佳,性激素水平较低,子宫内膜厚度较薄,出血控制与完全止血时间较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辅以葆宫止血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确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性激素水平,也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