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无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入院行保守治疗的56例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病人分为呼吸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8例。常规治疗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呼吸训练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胸腹式呼吸联合缩唇呼吸的系统化呼吸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训练前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水平、住院时间及训练后肺部感染率、死亡率、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训练后,呼吸训练组病人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均好于常规治疗组,住院时间[(16.00±1.19)d]短于常规治疗组[(20.04±2.12)d],肺部感染发生率(7.14%)低于常规治疗组(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胸腹式呼吸联合缩唇呼吸的系统化呼吸训练可明显改善脑梗死病人肺功能,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ꎬ观察其对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ꎮ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3月就诊于河北100例ꎬ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ꎬ对照组50例给予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ꎬ联合组50例给予TP方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ꎬ均治疗3个周期ꎮ评估2组疗效ꎬ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胸腔积液、肺功能[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ꎬ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ꎮ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0/50)ꎬ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1/50)(P<0.05)ꎻ治疗3个周期后2组胸腔积液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ꎬMVV、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ꎬCEA、AFP、NS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ꎻ联合组治疗3个周期后胸腔积液少于对照组ꎬMVV及FEV1/FVC高于对照组ꎬCEA、AFP及NSE
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内科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被作为一线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内镜无法到达空回肠或难以发现出血部位未能达到止血目的,进而转为外科治疗。然而由于剖腹探查创伤大,部分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难以耐受手术,或术中难以发现出血部位,无法精准切除病变肠管,从而延误治疗时机。近年随着DSA技术和同轴导管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及栓塞材料进一步完善,介入栓塞治疗在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中应用逐年增多,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该文就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饮局部冷敷治疗烧伤瘢痕瘙痒的临床疗效ꎮ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案ꎬ将104例烧伤瘢痕瘙痒患者分为四物消风饮冷敷组(治疗1组)34例、四物消风饮冷敷联合氯雷他定组(治疗2组)39例、氯雷他定联合酮替芬组(对照组)31例ꎬ3组患者均在瘢痕处外用维生素E乳ꎮ各组疗程均为2周ꎮ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VAS法及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法)、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临床疗效ꎮ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6176%(21/34)ꎬ治疗2组为69.23%(27/39)ꎬ对照组为74.19%(23/31)ꎬ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ꎮ治疗后ꎬ对照组瘙痒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1组(P<0.05)ꎬ且对照组夜间川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1组、治疗2组(P均<0.05)ꎻ但对照组DLQI总评分差于其他2组(P均<005)ꎮ结论四物消风饮局部冷敷治疗烧伤瘢痕瘙痒疗效与抗组胺药物相比改善瘙痒症状作用相当ꎬ尽管对于减轻夜间瘙痒疗效差于后者ꎬ但改善生活质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例宫颈腺样囊性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复阅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统计相关的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随诊其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结果2例腺样囊性癌,其中l例为单纯的腺样囊性癌,l例为腺样囊性癌伴肉瘤。宫颈腺样囊性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4-99岁,但常以绝经后女性多见。临床多以阴道异常出血就诊,阴道镜检查时常可看到明确肿块。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圆形岛状或巢状生长,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筛状排列,由一层或两层肿瘤细胞形成小导管结构,有些筛孔内含有嗜酸性分泌物,细胞巢周围常有栅栏状结构。可与其他类型病变混合存在,如鳞状细胞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肉瘤等。临床HPV检查多呈阳性,可有p16阳性。随访,l例术后8个月出现肺部转移,现化疗中;另l例随诊1个月,目前无复发、转移。结论宫颈腺样囊性癌是来源于宫颈储备细胞的肿瘤,多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16多呈阳性。具有高度侵袭性,治疗与普通型宫颈鳞状细胞癌相似,根据临床分期采取手术切除加放化疗,预后较差。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s,ER)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电子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3月1日,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然后提取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survival,DFS)、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freesurvival,RFS)、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disease-specificsurvival,DSS)和无转移生存时间(metastases-freesurvival,MFS)的危害比(hazardratio,HR)和95%置信区间,使用Stata12.0软件汇总ERα和ERβ分别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危害比。结果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ERα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短有关[HR=1.83,95%CI(1.31-2.55),P=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穴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效果ꎬ得出更优的刺激穴位ꎮ方法选取21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ꎬ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关元+三阴交穴(Ⅱ组)、足三里+涌泉穴(Ⅲ组)ꎬ每组70例ꎮ3组均常规行蛛网膜下腔麻醉ꎬ除Ⅰ组外均以TEAS的方法刺激上述各穴位ꎮ刺激方法为:从麻醉前半小时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电刺激ꎬ并于术后2d内ꎬ每隔8h间断行TEAS30minꎮ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4h(t1)、术后8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ꎮ记录并比较患者48h内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术后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例数ꎮ结果Ⅱ、Ⅲ组t1、t2、t3、t4时点VAS评分、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均低于或少于Ⅰ组(P均<0.05)ꎻⅡ组t1、t2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Ⅲ组(P均<0.05)ꎬ膀胱痉挛的次数均显著少于Ⅲ组(P均<0.05)ꎬ且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例数与Ⅰ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ꎮ
目的评价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在优化骨科成批伤急诊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11例骨科成批伤患者,其中实施优化急救流程前的患者219例为对照组,实施急诊急救流程后的29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HFMEA模式对目前急诊急救流程进行分析,按优化后的急救流程进行救治,对照组按原有的骨科成批伤急救流程进行救治。比较优化流程实施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家属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及投诉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优化的成批伤急诊急救流程后,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降低,患者家属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增加(均P<0.05)。结论采用HFMEA模式优化骨科成批伤急诊急救流程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降低了投诉率。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对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寒凝血瘀型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ERK1、c-myc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O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兔主动脉VSMC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清药理学法,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兔VSMC中ERK1、c-myc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RK1、c-myc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ERK1、c-myc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其中当归四逆汤高剂量组ERK1、c-mycmRNA表达水平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当归四逆汤通过抑制原位癌基因c-mycmRNA的表达和细胞信号通路ERK1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了VSMC的增殖和迁移,阻止了ASO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观察组)率间短,术后第疗胸腺瘤手术创伤小天疼痛评分低(均术后恢复快、P1、19<0.05并发症少、。。方法38例采用经例采用传统正中开胸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抗生素使用时、P>0.05。结论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术后引流管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胸腺瘤患者,其中19
文章介绍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通过梳理、比较内、外治法优势发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可知内、外治法并无优劣之分,唯独方法异同,而今多数医家重内轻外,忽略外治法之疗效。邓铁涛教授提倡在临证治疗心血管疾病时灵活使用中医外治法,如针灸、中药沐足、刮痧、点舌、穴位贴敷、八段锦等,安全有效。
总结告和数据系统节良恶性的普遍方法
“一方两法”是指方剂组成药味相同,因剂型、剂量、煎煮方法或服用方法不同从而导致方剂功效有所差异的用药方法;或指方剂的基本组方结构相同,随兼证的不同而适当加减变换某些药味,从而导致方剂功用及治疗效果发生变化的用药方法,即柯韵伯所言“方内之方”,包括仲景5个或然证方及方后注中所列加减法者,如理中丸作汤法等等[1]。此处应指出:“一方两法”之“两”并非“二”之意,亦可有一方三法、四法等等,为“多”之意,其变换之因在于邪之深浅、正邪之盛衰以及兼证之不同。此文举《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几个典型方剂以探讨“一方两法”思想的运用方法,以启迪临床灵活运用经方的思路并提高疗效。
目的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发展规律,为规范结节超声评估、诊治和随访提供帮助。方法使用高分辨率超声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医院门诊明确甲状腺结节诊断的974例患者进行筛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83例可长期随访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析其3年间超声变化及临床转归,对超声出现可疑恶性征象患者予以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测,对病理可疑恶性或恶性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结果随访人群中,男性113例,女性170例,男女性别比例1∶1.5,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283例结节患者3年随访期间,结节出现逐年增多、增大趋势(P<0.05),但仍以多发结节、低回声实性和无回声囊性结节、<10mm的小结节为主;2019年对增长过快的4例及超声提示有可疑恶变征象的19例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ltrasound-guidedthyroid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US-FNAB),细胞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的肺功能及运动心肺功能。方法 分析2020年1至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后的静态肺功能及心肺运动功能,并将10例患者分为非危重组(普通型3例、重型2例)和危重组(危重型5例)。5例患者在出院14天时完成了肺通气功能检查;10例出院28天时进行了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CPET),同时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①新冠肺炎组全部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间的平均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在正常范围,且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例患者(30%)弥散功能指标中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下降;全部患者的CPET指标中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
无摘要
无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系)肽段富集方法,建立快速、高效和高特异性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实验技术。方法通过基于超亲体材料酪氨酸磷酸化肽段亲和纯化技术,并结合细胞中酪氨酸磷酸化肽段的大规模富集;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液相色谱检测富集得到的酪氨酸磷酸化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软件实现对质谱数据的分析。结果实现了对细胞酪氨酸磷酸化肽段的大规模富集,段;采用个酪氨酸磷酸化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实验技术,共鉴定到肽段,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酪氨酸磷酸化蛋白主要富集在黏附、细胞内吞、紧密连接等与转移相关的生物学进程;所鉴定的多种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有效补充了已报道的酪氨酸磷酸化数据库,可为肝癌转移机制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结论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实验技术,实现了对细胞酪氨酸磷酸化肽段的大规模富集。
目的:探讨入院时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8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307例(80.16%),平均年龄(52.72±12.26)岁。收集生存组(n=317)和死亡组(n=66)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血压、治疗方式以及生化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比较两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以评价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7.23%(66/383)。死亡组的D-二聚体水平[9.39(4.03,19.68)μg/mlvs.3.66(2.04,8.82)μg/ml]、FDP水平[36.90(23.41,69.11)μg/mlvs.14.96(6.95,35.81)μg/ml]、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比例、非手术治疗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5),入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