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极早期和早期早产并发症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高龄产妇78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妇分娩的孕周将其分为极早期早产组27例(孕期在24~28周),早期早产组51例(孕期在28~33+4周),比较两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住院天数、合并妊娠高血压、(BMI糖尿病等情况。[结果]78例早产新生儿中,其中极早期早产儿27例,占34.62%,早期早产儿51例,占65.38%,且)、既往史、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评分、新生儿监护室(ApgarNICUApgar评分及上均明显优于极早期早产儿组(P<0.05)。两组在未足月胎早期早产儿在新生儿出生体重、膜早破、胎盘异常、胎位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早产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极早期早产组,而极早期早产组在宫颈功能不全上的比率显
目的建立湿生扁蕾乙醇提取物中总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该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湿生扁蕾乙醇提取物中总酮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建立数学模型,识别和分析不确定度来源,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95%3结果在置信区间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湿生扁蕾乙醇提取物中总酮的含量为(试品溶液中总酮质量浓度、实验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的不确定度是影响总的不确定度的95%12.87±0.52个主要不确定度分。供)%量。结论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湿生扁蕾乙醇提取物中总酮含量的方法。通过不确定度评定,得到了测量结果在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了解了该法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也为优化该分析方法,提高分析结果质量提供了依据。95%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IFN-α1b)对人γδT细胞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IFN-α1b预处理的Daudi细胞作为靶细胞;用IFN-α1b预处理的γδ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ELISA检测效靶细胞混合上清中γδT细胞分泌的颗粒酶B和γ干扰素水平;流式细胞计量技术检测IFN-α1b预处理Daudi细胞表面Fas受体和应激蛋白配体ULBP3/ULBP4的表达,以及γδ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和CD25的变化。结果IFN-α1b分别预处理Daudi细胞和γδT细胞都能显著增强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001);IFN-α1b预处理的γδT细胞分泌颗粒酶B和γ干扰素的能力显著提高(P<0.05);IFN-α1b能上调Daudi细胞表面Fas受体和应激配体ULBP4的表达水平,而应激配体ULBP3的表达没有变化;IFN-α1b
男性乳腺癌(malebreastcancer,MBC)属罕见疾病,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其发病原因与乳腺癌家族史、BRCA基因突变等有关。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男性乳腺癌(malebreastcancer,MBC)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患者男,乳腺癌术前穿刺诊断明确,行5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后行手术治疗。随访至2019年10月28日,未见转移及复发。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加针刺+艾灸联合西医盆底肌训练及排尿功能训练康复手法,对照组采取西医盆底肌训练及排尿功能训练康复手法治疗。疗程4周,分别与入组当天和治疗4周通过尿失禁临床评价和尿失禁程度比较对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尿失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在针对中风后小便失禁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目的分析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72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样本,将其分为结肠癌组和直肠癌组,均为36例。提取粪便样本DNA,并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构成的差异,探讨差异菌群可能的促癌机制。结果72例样本经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原始序列2356560条,优质序列32730条,样本序列平均长度主要集中在401~460bp,对所有序列进行操作分类单元(0Tu)物种分类学注释后,获得1409个0Tu。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提示,直肠癌组和结肠癌组shannon指数分别为2.61±o.56和2.43±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9,P=0.223);Simpson指数分别为o.17±o.09和o.21±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9,P=o.151)。组间差异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显示:在门水平,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直肠癌患者肠道中丰度更高(LDA值为4.67,P=0.014),变形菌门(Prote
目的探讨脾多肽辅助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1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接受脾多肽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d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身状况KP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30d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CD3+、CD4+及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多肽辅助同步放化疗可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单一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更好,
蛋白偶联受体()是这一大类细胞膜蛋白家族中最神秘的一种ꎬ其广泛参与了抗炎、激素GGPR120GPR分泌调节、糖脂代谢、细胞增殖等细胞病理生理过程ꎮ目前ꎬ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ꎬ其侵袭转移的特性给治疗GPR120造成极大障碍ꎬ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负担ꎮ而及其配体多不饱和脂肪酸()关系密切ꎬGPR120ω~3ω~3PUFA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和耐药等生物学过程ꎮ因此ꎬ了解在肿瘤中的侵袭转移作用可为肿瘤研究提供一定指导ꎮ未来需进一步研究GPR120所涉及的上下游分子靶点和具体信号通路ꎬ以及准治疗方面的作用ꎬ以期优化肿瘤评估、治疗方案ꎮω~3PUFA/GPR120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侵袭及预后评估、靶向精ω~3PUFA/GPR120ω~3PUFA/在肿瘤中
/的探究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CKIP-1)表达在前列腺部尿道少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机制。12收集小儿尿道瘢痕组织和正常尿道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法建立原代的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质粒转染沉默或过表达CKIP-1'通过qPCR和Westernblot检测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STA的表达'结4与正常尿道组织相比,瘢痕组织中CKIP-1水平降低而ROCK升高(%<0.05)。OE-CKIP-1组的CKIP-1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细胞活力、cSTA、COLI、COLI、TGF51和ROCK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siCKIP-1组的CKIP-1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其他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CKIP-1蛋白可能通过下调TGF51抑制ROCK2相关通路,并抑制COLI、COLI和a-STA的表达,从而抑制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化'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在低氧血症新生儿病因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低氧血症新生儿45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低氧血症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超声心动图联合肺部超声检查。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构性疾病并评估心功能,同时使用肺部超声评分法评估肺部情况,对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病因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5例低氧血症患儿临床病因有多种,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暂时性呼吸增快症、窒息后复苏等。45例低氧血症患儿中,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功能下降8例,右心功能下降1例,肺动脉高压33例;肺部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B线增多,肺局部实性变,双侧肺部评分0~30分,以13~24分者居多,单侧肺部最高评分18分。20例对照组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及肺部超声表现均未见明显异常。45例低氧血症患儿中,8例左心功能下降的患儿肺部均出现了弥漫性肺泡-间质综合征,1例右心功能下降患儿,肺部超声表现为以A线为主,
无摘要
目的探讨miR-126和sVCAM-1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其中2型糖尿病无肾病组135例,2型糖尿病肾病组121例,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48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miR-126和sVCAM-1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无肾病组和2型糖尿病肾病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P>0.05);2型糖尿病无肾病组和2型糖尿病肾病组FBG、HbA1c、24hpro、Upro/Ucr、sVCAM-1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高,eGFR和miR-126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11、130.67、115.28、127.88、1230.42、507.56、652.20,P<0.05)。3组血清中miR-126与BMI相关性(r=-0.031、-0.039、-0.028,P>0.05),与FBG、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塞来昔布对桡骨远端骨折(DRFs)术后镇痛效果比较。方法前瞻性纳入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需手术治疗的DRFs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18~50岁,平均39.6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度洛西汀组和塞来昔布组各30例,度洛西汀组服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欣百达,利来公司),口服30mg,2次/d;塞来昔布组则服用塞来昔布(西乐葆,辉瑞公司),口服100mg,2次/d。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h、术后12h用药,并在术后连续服用7d。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019年8月)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术后3个月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估焦虑状态;IDpain量表评价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可能。结果度洛西汀组和塞来昔布组初步纳入了32例和33例,两组患者分别有2例和3例失访,最终两组各纳入30例患者,随访率为92%
“骨盆牵正”理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的关键,重点调整骶髂关节错位,即调整骨盆,弥补传统推拿只针对腰椎小关节整复的局限性。“骨盆牵正”推拿理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仅注重对骶髂关节的治疗,同时非常注重对腰骶部、臀部软组织的松解以及对骨盆错位的整复,且手法多样,运用灵活,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献引用:孔士琛,张仕年,徐天成.“骨盆牵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J].中医学报,2019,34(7):1559-1561.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产生和生长的内环境ꎬ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提供条件ꎬ与肿瘤细胞的生存密切相关ꎮ肺癌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ꎬ早期肺癌患者术后预后较好ꎬ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ꎬ影响生存ꎮ不仅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ꎬ而且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ꎮ研究中的多种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ꎬ对肺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ꎬ有助于探讨各种因子的作用机制ꎬ从而开发出新的TMETMETME治疗靶点ꎬ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ꎮ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不明显,待明确诊断时病程多已步入中后期阶段,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医用功能性检测技术,能在人体组织发生结构性病变之前,敏感地发现其功能性改变导致的体表温度异常。基于中医学视角,借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及属性篇序结构图,可以为糖尿病足红外热图的多角度、多维度解读提供全新思路,突破传统西医解剖学视角难以全面解读热图异常规律的瓶颈,也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拓宽视野。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椎体转移所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08例椎体转移所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观察两组消化系统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和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良好率和QOL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椎体转移所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抑郁和焦虑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高血压肾病中药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随机抽取年内肾病科门诊高血压中药处方共1209湿热张复杂网络结合BK,其核心处方中各有算法挖掘其核心处方结果种主要证型。4数据挖掘可用于分析中药组方规律(脾肾两虚脾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虚、、本研究所得核心处方为高血压肾病、种药味。10结论。发现2,),的治疗提供了参考。高血压肾病;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HC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感染病学专家,从流行病学、SOT术后HCV感染的诊断、SOT术后HC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HC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分析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高龄痴呆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是否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将住院治疗的伴BPSD的80岁以上痴呆患者分为抗精神病药组(56例)和非抗精神病药组(34例),比较两组间安全性。结果:抗精神病药组中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比例(32.1%)明显高于非抗精神病药组(8.8%)(χ2=6.43,P<0.05);不同痴呆类型的患者间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氟哌啶醇的药物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痴呆类型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伴有BPSD的高龄痴呆患者未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