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阐发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理论,该理论有助于我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理解。在分析马克思的“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真正的生产”“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等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依据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理论,我们要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实现从“中心主义论”向“和谐共生论”的嬗变。
目的总结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提高复杂性肛瘘一次性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出院诊断为复杂性肛瘘手术病人358例,进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随访到的296例中有51例发生复发,复发率为17.23%。复发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肛瘘手术史(OR=20.345,6.668~62.070)、肛瘘挂线史(OR=7.679,1.416~41.659)、高位肛瘘(OR=3.548,1.299~9.696)、内口左侧(OR=10.106,1.458~70.051)和右侧(OR=6.489,1.050~40.111)为影响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肛瘘手术史、肛瘘挂线术后者复发率较高。完善肛瘘术前检查,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明确内口位置,加强规范术后换药等,对于临床上提高一次性治愈率意义重大。
元分析相对于传统的主观性文献综述方法而言,能够更加有效、客观和规范地从既有实证研究文献中梳理出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因此成为教育循证改革过程中寻找"最佳证据"的重要方法。与国外相比,我国运用元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文献综述的研究还比较少。针对于此,本研究以STEM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为例,展示了运用元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综述的过程。研究发现STEM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d=0.410),STEM教育方法、受教育阶段、地区和样本量等因素均会显著影响到STEM教育的效果。这样的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STEM教育效果的一般性证据,而且在方法层面探讨了如何通过文献综述获得可靠证据以支持教育改革。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背景下,面对巨量的信息洪流与便捷的获取方式,为获得而学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理解而学的提出旨在回应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为理解而学旨在发展学习者能够基于移情理解开展意义性联系与反思性运用,强调以迁移与运用为本的知识学习过程,进而实现知识与理解间的转化与生成。
“互联网+教育”是在强大信息技术、各种智能平台和无线网络环境之下实现教师、家长、学生、教研人员之间的丰富连接,实现基于个性化需求的个体真正参与的共创体验。“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教师培训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的便捷化、学习数据收集分析的精准化等,实现信息时代下的高效率教学。
文章以网络文学签约写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劳动为理论视角,探究外部劳动语境的特征及其对个体劳动境遇的影响。通过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在资本、技术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之下,网络文学签约写手的数字劳动呈现出雇佣弹性化、生产社会化以及地位层级化的趋向,经由风险转嫁、全景监控以及劳动赋权等内在逻辑,作用于写手的主观体验、生产过程以及行为意愿,并最终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而这种资本增值的代价便是:整体劳动风险的增加、劳动强度的加剧、劳动报酬的降低、劳动者权利的削弱。基于此,笔者提出应对数字文化生产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照。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基石,也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关键构成,在促进校园环境净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共识向心力凝聚、社会影响力扩大等方面具有潜在而巨大的作用与功能。以管理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由上而下介入式的线性理念,侧重制度借鉴文本式的建设思路,倚重单一单向传统式的参与主体,看重立竿见影休克式的效率追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流学校建设,需要有一流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转向,需要形成以治理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逻辑,建立多主体参与、协商共建、精准定位、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格局,促进高质量校园文化的形成,发挥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
无摘要
振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杜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世界上第一个杜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领袖,他关于党的全面领导思想做过许多重要论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面领导思想,包括对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和重要性的认知、对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阐释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列宁党的全面领导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无摘要
道德能力是人类对于文明和德性生活的认知、追求和向往之能力,是人类直面野蛮、战胜邪恶、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的内在力量。司法的公信力取决于司法的道德能力。它内在地包含法官的道德认知和把握能力,道德维护和促进能力以及道德引导和塑造能力。在司法过程中,司法道德能力在个案中往往通过行为的正当化处理、争讼的伦理化转译、诉诸法律的德性条款等方法合乎逻辑地发挥作用。在发生学意义上,这种对司法公信力具有浸润性作用的司法道德能力并非自然的产物,而是教化的成果。故此,在法学教育体系中,当为司法伦理教育留足空间;在社会建设中,应重视社会伦理体系和社会正义的构造,为司法的道德能力成长营造适宜的生态土壤;在国家法治建设中,须恪守立法正义,充盈法治的道德底蕴,为司法的道德能力发挥作用设置平台。
结合前期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以γ-MnO2-TiO2/凹凸棒土的制备、表征及低温脱硝性能研究为主线的研究型实验,引导学生查阅文献,综合考虑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无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改进和探讨。该研究较为全面而具体地论述了应用电子信息资源辅助日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论文指导等环节的实践情况,考察了在日语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应用电子化资源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效果。研究表明,电子化语言资源在日语研究生课程和研究指导中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和应用价值,解决了非通用语种研究资源的不足问题,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思维,改善了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主题下的386篇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进行研究者合作分析,
无摘要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言“性恶”,其实质是强调人性中本无“现成的善”,而非言人性中具有“实质的恶”。荀子善言“类”,以为人之类性及理或道规定了其存在之终极目的,故人作为一个“类”的存在,本内在地具有一种自身趋赴于善的逻辑必然性或目的论意义之善性。是以其在政治上并未导致外在强制之说,在道德上亦主张自力成德,而未导致他力的救赎说。其政治伦理哲学的体系,亦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终始相扣的理论自洽性。人的实存“从心之所可”的人性结构论与目的论的善性说,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学说的整体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