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的核心证候,文章从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研究、治疗研究、机制研究4个方面对肝郁脾虚抑郁症进行了简要综述,指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以肝为主”论治的各项研究较为丰富,但是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依然遇到了瓶颈,“以脾为主”论治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可能新的方向,希望可启发读者对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在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新思路。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藤不同极性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NO、TNF-α、IL-6表达的影响及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表明其抗炎作用机制和抗氧化作用的强弱。方法利用LPS(25μg/mL)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MTT法检测当归藤不同部位药物浓度毒性,用Griess试剂法和ELISA法检测体外炎症模型分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考察当归藤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当归藤不同极性部位在0~0.5mg/mL范围内对小鼠RAW264.7细胞无不良反应;其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NO、TNF-α和IL-6具有抑制的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乙酸乙酯部位的DPPH和ABTS的IC50值均<0.04mg/mL。结论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能使TNF-α、IL-6、IL-1β的蛋白含量增加,当归藤可抑制该生物反应,发挥间接抗炎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背景: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关于构建轴向血管化的方法的研究尚少。目的:研制具有轴向血管化特征的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胶原-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修复材料。将4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只。实验组大鼠制作股动静脉袢置入胶原-HA人工骨修复材料,并固定于腹股沟处。对照组大鼠不置入股动静脉袢,将人工骨修复材料直接固定于腹股沟。术后第4、8、12周两组均各取7只大鼠取材进行观察。大体观察动静脉袢和骨修复材料改变,检查血管是否畅通。通过墨汁灌注的组织学切片进行HE染色和CD31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形成与动静脉袢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并计算微血管容积密度。结果:术后第4、8和12周,大体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标本均为鲜红色;对照组均为暗红色。CD31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微血管容积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12周实验组大鼠微血管容积密度均大于对照组大鼠[(24.6±9.5)μm2/μm2vs(5.5±2.4)μm2/μm2,(48.4±10.5)μm2/222μmvs(12.3±5.6)μm/μm
无摘要
无摘要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化疗、健脾补肾方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共80例)依照入院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例数一致),其中,参照组接受化疗,治疗组与此同时另接受健脾补肾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总有效率(ORR)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A199、CEA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15.00%vs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健脾补肾方联合化疗的应用效果突出,有助于患者不良反应的控制和生存质量的改善。
无摘要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盆底超声参数对盆底功能障碍(PFD)的提示意义。方法分析28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及盆腔超声检查参数,按照生产方式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153例)和剖宫产组(127例),根据产后1年内是否出现PFD再分为PFD亚组和对照亚组。比较新生儿体质量、头径和产后盆腔超声参数: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逼尿肌厚度(DWT)及肛提肌裂口面积(LHA)等,绘制各参数诊断PFD的ROC曲线,计算AUC,评价其诊断效能,选取诊断效能较高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与PFD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生产方式下,PFD亚组和对照亚组BND、URA、静息及瓦式动作下LH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然分娩组及剖宫[基金项目]中华预防医学会科研资金支持项目(20183116)。[第一作者]魏薇(1984-),女,新疆石河子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超声诊断。E-mail:34276252@qq.com[通信作者]李文婷,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彩超室,832008。E-mail:researcher_li@163.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microRNA-21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人胎盘滋养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维生素D刺激HTR-8/SVneo细胞24、48、72h后,RT-qPCR检测microRNA-21表达情况;将miR-21mimic、miR-21mimic-nc、miR21inhibitor和miR-21inhibitor-nc分别转染至HTR-8/SVneo细胞,或将miR-21mimic、miR-21inhibitor联合维生素D共同刺激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E-cadherin、Fibronectin、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维生素D刺激HTR-8/SVneo细胞后抑制了micoRNA-21的表达,且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强。单独转染miR-21mimic抑制HTR-8/SVneo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E-cadherin表达水平增加,Fibronectin、MMP9表达水平降低;联合维生素D共同刺激细胞则可以减弱该作用。单独转染miR-21inhibitor促进了HTR-8/SVneo细胞的迁移、侵袭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根据患者跌倒不良事件报告表,回顾2016年1-12月32例精神科患者跌倒状况,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原因,按照80/20原则选定造成跌倒的3项主要原因为:防护措施不足、跌倒风险评估不到位、陪护培训不到位。经真因验证,确定跌倒7项真因:地面湿滑、洗手间不安全、医疗保护措施不足、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敏感度低、风险评估质控不到位、宣传资料不完善、培训方式单一。运用头脑风暴及评价法制定防范措施:改善设施设备、完善跌倒风险评估、规范陪护培训。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跌倒发生率、陪护人员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认知状况。结果陪护人员对跌倒风险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品管圈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活动前的0.507‰降至活动后的0.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实施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差异及CIMT和斑块增大的风险。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包括60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60位非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妇女。CIMT采用B型超声测量。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与无骨质疏松症妇女的平均C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组CIMT升高的风险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相似。骨质疏松症妇女斑块出现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三倍。然而,调整了易使妇女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后,两组之间斑块的存在并无显着差异(校正比值比=0.85;95%可信区间0.10~6.464)。结论绝经后妇女与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均CIMT无差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CIMT升高风险与无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相当。两组之间斑块的存在没有显着差异。
文章通过梳理国际远程会诊服务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发展现状,总结国际远程会诊现阶段的实践路径及发展优势,分析发现我国的国际远程会诊服务仍面临标准规范不清晰、制度不健全、评估难度大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概念和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国际远程会诊服务评估体系、完善收费和补偿机制等建议。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血管科住院行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89例,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46例)和B组(43例),A组行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B组行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常规护理。结果A组PCI手术时间为(56.43±15.90)min,B组PCI手术时间为(66.37±26.86)min,A组PCI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中,A组血压正常率高于B组,血压增高及血压增高需要处理情况的发生率低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病人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失败率低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解决病人术前容易出现的心理因素,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