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7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200例,全部病人均分别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冠状动脉成像共诊断出狭窄血管350支,冠状动脉造影共诊断出狭窄血管352支,两种方法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诊断冠心病其临床诊断效果相当,但行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诊断更方便。
无摘要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激动剂二乙酰胺三氮脒(DIZE)预处理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小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及Mas受体(MasR)蛋白表达水平,探讨DIZE对LIR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ICR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IR组和LIR+DIZE组。LIR组和LIR+DIZE组小鼠采用肢体缺血2h再灌注4h方法制备LIR模型,LIR+DIZE组小鼠于LIR前皮下注射DIZE(10mg·kg-1·d-1)预处理14d。采用组织学技术观察小鼠肾组织形态表现并对病理损伤进行评分,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尿素和血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AngⅡ和Ang(1-7)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AT1R和Mas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IR组小鼠肾组织出现炎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变性等不同程度肾损伤改变,肾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LIR组小鼠比较,LIR+DIZE组小鼠肾组织中肾损伤表现明显减轻
无摘要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全身麻醉诱导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低体质量小儿心脏手术患儿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敏感性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诱导过程中、插管即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1/14),与对照组的28.57%(4/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过程中及插管即刻,对照组患儿SBP、DBP均低于诱导前和观察组,HR高于诱导前和观察组,SaO2先降低后升高,且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SBP低于诱导前,SaO2高于诱导前(P<0.05),而DBP、HR与诱导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氯胺酮相比,采用七氟醚吸入全身诱导麻醉,其对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目的:探讨评估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效果,以期为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轮转实习的本专科护生126名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PBL教学模式,试验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习带教,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具体评价指标包括:(1)护生出科时护理技能考核成绩;(2)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中文版评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3)使用《病区教学质量评价表》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内科护理技能考核中的操作成绩、案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核心能力总分为275.52±30.08分,对照组护生核心能力总分为227.42±28.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相关调查评分更高。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护生临床核心能力提高及临床实操技能的掌握,适用于内科护理的实践教学。
无摘要
目的观察放血疗法对大鼠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缓解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放血组。模型组和放血组隔天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溶液2mg/kg,共4次,正常组注射等体积5%葡萄糖溶液。造模后第2天起,放血组予双后足井穴放血治疗,隔天1次,共10次。大鼠于造模前(d0)、造模结束后(d7)、第5次治疗后(d16)和第10次治疗后(d26)30min,进行机械性痛觉敏化测试;第10次治疗后(d26),测定大鼠后足背皮肤血流灌注情况。结果造模前(d0)各组大鼠15g、4gVonFrey刺激阳性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结束后(d7),15g、4gVonFrey刺激模型组和放血组阳性反应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和放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次治疗后(d16)和第10次治疗后(d26)后,模型组、放血组大鼠4g、15gVon-Frey刺激阳性反应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阳性反应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第10次治疗后(d26),正常组大鼠后足背皮肤血流灌注多于模型组和放血组,放血组多于模型组。结论放血疗法可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