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持续下降,政府税收收入也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特朗普新税法的实施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导致政府税收损失远超预期。然而,新税法实施后,美国企业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改善。本文认为,一个国家经济效率主要取决于税基而非税率,美国政府应通过税收制度改革,增加对企业投资和研发投入的激励,从而扩大税基,实现经济的长期改善。
采用混合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将其应用在某多功能机翼盒段模型的结构健康监测试验中。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运用混合算法得到传感器的布置方案。通过有效独立法确定传感器的初始测点,然后利用模态置信度方法确定传感器的数量,最终得到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对已完成传感器布置的机翼盒段进行拉拉疲劳试验,采用提出的损伤特征量构造方法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混合算法布置的传感器可以有效采集结构信息,满足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要求。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调速系统,基于开环辨识理论,利用增广递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实现对交流伺服系统单惯量模型转动惯量和阻尼的准确辨识。针对伺服系统位置环、速度环级联式闭环控制问题,建立交流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系统性能要求,引入位置环跟随误差及其积分作为新的状态变量构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引入LQR(线性最优二次型调节器)计算系统最优反馈矩阵,根据反馈矩阵与控制器参数的对应关系实现控制器参数的自动整定。该整定方法建立了综合系统控制器参数和其时域性能的状态方程,整定目标直观,计算过程简单且计算量较小,在开放式实验平台上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该整定算法的可行性。
目的:旨在分析一步法和两步法低温低盐发酵大头菜的理化指标的不同。方法:通过测定一步法和两步法低温低盐发酵大头菜的亚硝酸盐、还原糖、蛋白质、酸度、氨基酸态氮、色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低温低盐发酵大头菜的理化指标的不同。结果:一步法和两步法低温低盐发酵腌制大头菜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色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两步法低温低盐发酵腌制大头菜的亚硝酸盐残留、水分含量、水分活度、酸度和还原糖含量较一步法显著降低。该研究为低温低盐大头菜发酵工艺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综放开采中关键工艺放煤自动化的实现,可以使放煤工人远离工作面,远程控制顶煤的放落,从而保障放煤工人的健康问题。而顶煤放落过程中垮落煤岩的实时有效识别是放煤自动化的理论基础。针对垮落煤岩识别的实时性和综放开采的效率问题,基于综放开采现场采集的垮落煤岩冲击液压支架后尾梁的振动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EEMD-KPcA和KL(Kullback-Leibler)散度的垮落煤岩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EMD)得到一组固有模态分量(IntrinsicModeFunctions,IMFs),分别计算各个IMF的能量,峭度和样本熵,构造表征垮落煤岩的特征向量;然后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emel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KPCA)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分别以各个IMF能量、IMF峭度、IMF样本熵构成的向量的KPCA低维特征来表征垮落煤岩;最后计算“未知样本”不同特征向量与垮落煤岩两类样本与之对应的特征向量的KL散度值,通过比较KL散度值来实现垮落煤岩的实
以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低压橡胶油管为研究对象,将油管在甲醇-生物柴油中浸泡672h进行耐油试验,分析了油管的溶胀机理,考察了甲醇-生物柴油及十六烷值改进剂对低压油管形貌、化学结构、几何尺寸、质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中浸泡672h,油管内层有较多“喷霜”,外层没有明显“喷霜”,混合燃料中的甲醇和十六烷值改进剂加剧了橡胶油管的老化;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油管内部的交联点已经被破坏,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在燃料中浸泡0~336h阶段,油管的几何尺寸、质量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36~672h阶段,油管的几何尺寸、质量增加量减少或有所降低;油管的硬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不同基体的银浆需要采用不同成分的玻璃粉才能达到合适的性能。采用Bi2O3-SiO2-B2O3体系,研究了Ag2O对Zn2SiO4介质陶瓷附着力的影响。当Bi2O3含量(质量分数)为65%,SiO2含量为15%,B2O3含量为10%,Ag2O含量为5%,Al2O3含量为5%时,制备的银浆附着力≥20N;所得银浆料的印刷性能、方阻、附着力、与焊料的润湿性及耐焊性等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以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尧大肠杆菌尧沙门氏菌及其混合菌为研究对象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试验袁确定混合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最佳条件曰通过微孔板法分别测定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渊tryptone对单一菌和混合菌在最佳条件下形成生物被膜能力的影响遥结果显示袁混合菌生物被96Box-袁培养温度7件下形成的生物被膜黏附率最大曰碳源促进了生物被膜的形成曰袁培养时间36益值为22hpH曰采用质量分数为的1.6%TSB质量分数大于0.4%NaCl培养基时袁病原菌在最佳条时袁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Behnken袁soybrothTSB膜的最佳培养基冤尧葡萄糖和NaCl的形成能力受到一定抑制遥综上袁培养条件能够影响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遥
随着国家对大健康、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ꎬ智能服装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ꎮ文章主要分析了各种领域的技术及各领域技术在目前国内外智能服装上的发展现状ꎬ提出了当前环境下智能服装在安全性能、实用性能、工艺设计、节能环保及材料选择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ꎮ同时指出在各领域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智能服装未来发展的四个方向和趋势ꎬ提出未来智能服装设计将是在多领域技术与学科间交叉的前提下ꎬ做到以人为本ꎮ
窖泥是厌氧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厌氧微生物菌群的代谢活动对浓香型白酒的香气和风味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大多数窖泥厌氧微生物尚未能在人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培养,这严重阻碍了对窖泥厌氧菌群功能的解析。采用CGM、NBM和MCI三种营养成分丰富度不同的培养基,以典型窖泥作为菌群接种源,探索富集菌群的种类与动力学变化。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寡营养的MCI培养基对于富集窖泥主体菌群是较为有效的,可以同时富集得到产甲烷菌群和细菌菌群,主要包括古菌的广古菌门(Euyarchaeota)、细菌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使用基于MCI培养基的寡营养技术能有效富集窖泥中高丰度和低丰度厌氧菌,如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Dysgonomonadaceae、太阳杆菌科(Helioba
为丰富槐米色素和高粱红色素的染色色系解决其染色色调偏少和配色困难的问题对这种染料在桑蚕丝织物上进行不同浓度配比的拼色研究探讨了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桑蚕丝织物ꎬꎮ的K/S值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槐米色素和高粱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拼色性能染色桑蚕丝织物的色光着染料浓度配比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染色效果较好可获得多种颜色媒染染色进一步丰富了色泽ꎮ:ꎬꎮꎬ2ꎬ色深值随、提高了桑ꎬ蚕丝织物的染色深度和色牢度ꎬ各项色牢度均达到ꎬ级以上ꎬ高粱红色素
以水解度、蛋白回收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探究不同蛋白酶、酶解温度、pH及时间对豌豆蛋白酶解效率的影响,并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最优酶解条件下获得的豌豆蛋白酶解产物的肽分子量分布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豌豆蛋白最优酶解条件为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温度50℃,pH7.0,酶解时间24h,在此条件下,豌豆蛋白水解度为22.63%,蛋白回收率为58.08%,且该酶解产物中小分子肽(<1kDa)约为65.60%。豌豆蛋白酶解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9.16%,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6.79%,甜味氨基酸含量为15.03%。
为认识住宅室内PM2.5实际的通风净化状况,对北京地区15户住宅客厅和卧室的室内PM2.5浓度、空气净化器和机械新风系统的运行功率及外窗开关状态进行了连续测试记录。基于不同室外PM2.5污染等级下室内PM2.5质量浓度低于35μg/m3的相对时长,提出了室内PM2.5净化时间达标率的概念,由此分析了室外PM2.5污染等级、房间通风净化方式等对室内PM2.5净化时间达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以开窗率和净化开启率描述的通风净化策略并不理想;对于室外PM2.5污染等级为轻度至重度的情况,通过优化通风净化策略可改善室内PM2.5环境。
基于建筑工程领域存在的碰撞、冲击等工程背景,提出密度为300kg/m3的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rigidpolyurethanefoam)填充建筑圆钢管短柱吸能构件,为获得该类构件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吸能能力,开展了3组空钢管和3组RPUF填充圆钢管短柱构件的轴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轴压荷载作用下,填充RPUF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圆钢管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叠缩变形模式,使构件趋于对称叠缩变形;同时,RPUF填充圆钢管构件较空钢管的首个峰值荷载及各项吸能指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且壁厚越薄,提升幅度越大,体现了填充RPUF对建筑圆钢管的力学性能及吸能能力的提升.基于ABAQUS/Explicit求解器建立RPUF填充圆钢管短柱构件的轴压有限元模型,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开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RPUF填充圆钢管耗能能力随壁厚和管径的增大而增大.在Alexander经典叠缩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平均压缩力预测公式,与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发现该公式能够有效预测RPU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油气勘探目标进一步向深层、海洋等非常规油气藏推进,所钻遇地质环境愈加复杂,在其钻探过程中发生溢流频率也越来越高,井控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而作为井控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早期溢流监测技术应用与发展对预防井喷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为此,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井控技术面临难点,从井口监测、井下监测两个层面入手,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早期溢流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各监测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认为“井下流体实验室”与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风险诊断模型是当前石油勘探与开发重点应用技术,在早期溢流监测工作中具备很好的应用潜力。最后针对深层、海洋和可燃冰等非常规油气建井早期溢流监测所面临的困难,在现有溢流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发展趋势,以供同行业者参考。
针对某等壁厚球缺型药型罩结构,采用LS-DYNA3D软件,开展了杆式射流(jettingprojectilecharge,JPC)成型和对混凝土侵彻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基于杆式射流成型和侵彻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药型罩壁厚、装药高度和起爆直径3个影响因素,以及射流头尾速度、头尾速度差、射流长度和侵彻深度5个评估指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评估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药型罩壁厚是影响射流头尾速度的主要因素,曲线单调递增;起爆直径对射流尾部速度影响较小,是影响射流头部速度、头尾速度差和射流长度的主要因素,曲线单调递增;装药高度对射流头部和头尾速度差的影响相对最小;射流侵彻能力随各因素水平的提高而单调递增,但增加幅度都逐渐减弱。
针对动力转向器输入轴外圆表面形状复杂,斜油孔加工时手动分度机构定位精度不高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并设计了在立式数控钻床上使用的专用夹具。阐述了夹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对定位误差进行分析和控制。采用伺服电机实现数控分度,基于CAE软件SolidThinkingInspire对夹具体进行了轻量化设计。通过简单调整和更换夹具部分元件可实现成组加工,一次装夹加工出工件圆周方向均布的三个斜油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夹具制造成本,能够满足多品种生产的要求。
从镉污染矿区水体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19mmol/L镉(Cd)有抗性的菌株L202002,通过形态观察、生化和生理特性及ITS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考察了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和对重金属Cd、Cu、Cr、Hg、Pb、Zn的抗性及去除溶液中Cd的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曲霉菌(Aspergillus),与土曲霉(Aspergilluscejpii)的同源性大于98%;对多种重金属有较强的抗性,在固体培养基中的抗性顺序为Cd>Zn>Cu>Cr>Hg>Pb;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有很好的絮凝活性;活细胞和非活细胞都能去除溶液中的Cd,且活细胞比非活细胞具有更好的生物吸附能力。该菌株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有应用潜能。
对沥青层厚大于30cm的全厚式沥青路面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基于气温和太阳曝辐量影响的累积性特点,对我国4个地区路面温度实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以气温、太阳曝辐量、路面深度为主要参数的不同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分析不同地区预估模型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引入历年的月平均气温作为地区修正系数,建立适用于各个地区的全厚式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结果表明,该预估模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液压支架使用乳化液工作介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以纯水作为液压支架工作介质,来代替乳化液介质的概念,通过对纯水制备工艺与装备技术、高压大流量纯水泵技术、元件表面防腐工艺及密封技术等进行研究与试验,解决了介质变化所带来的腐蚀、磨损与密封等问题,最后通过井下工业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纯水介质可以适用于液压支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