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匿,诊断时常已处在较难治愈的晚期阶段,且常反复出现药物抵抗及复发转移,导致不良预后结局,5年生存率仅为25%~30%左右。因此,更敏感、更高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有待被发现。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成为肿瘤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发现lncRNAs表达异常并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提示其可作为新兴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卵巢癌中lncRNAs的研究进展,分析这些lncRNAs在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与相关微小RNA相互作用的情况。
无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病变与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关系ꎮ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且对侧同名动脉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94例ꎮ测量其患侧及健侧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以及颈总动脉血管内径(D)、血流量(BFV)ꎮ结果与脑卒中患者的健侧相比患侧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及R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患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BFV、EDV及R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颈内动脉PSV、EDV及RI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的RI与颈总动脉的EDV、BFV呈负相关关系(P值<0.01)与颈总动脉的RI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ꎻ颈内动脉的PSV、EDV与颈总动脉的EDV、BFV呈正相关(P<0.05)与颈总动脉的PSV、D无明显相关性(P>0.05)ꎮ结论颈总动脉的EDV、RI和BFV检测对脑卒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措施ꎮ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福氏志贺菌致病性、耐药性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福氏志贺菌耐药性基因gyrA,parC及毒力致病性基因ipaH,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其PCR扩增产物分别为648,248和423bp,并进行单基因PCR和单管多重PCR扩增特异性和Tm值的优化。结果:该方法可同时检测福氏志贺菌gyrA,parC及ipaH三种标志性靶基因,其最优退火温度为57.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能够实现对福氏志贺菌样本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基因、毒力基因的并行快速检测。
无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15方案治疗的患儿中,第19天微小残留病(D19MRD)≥1%作为评价早期治疗反应对预后的意义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使用该方案治疗的ALL患儿病历资料共243例。以诱导化疗D19MRD≥1%为节点,分为早期治疗反应良好(D19MRD<1%)组和早期治疗反应不良(D19MRD≥1%)组。比较两组生存时间的差异并分析D19MRD≥1%的风险因素。结果D19MRD<1%组3年总生存率(OS)优于D19MRD≥1%组(100%vs90.2%,P=0.004)。D19MRD<1%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优于D19MRD≥1%组(97.6%vs71.6%,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纵膈侵犯,T-细胞免疫分型、TEL/AML1(ETV6/RUNX1)融合基因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的风险系数(O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是4.47(0.275~72.968,P=0.034)、5.250(1.950~14.133,P=0.02)、0.330(0.1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目的:分析肥胖和正常蒙古人群中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基因rs9939609和rs1421085的分布,用以探讨肥胖相关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中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AS-PCR)检测500名受试者中FTO基因rs9939609和rs1421085的基因型。比较蒙古族人的肥胖组与对照组的一般特征和临床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肥胖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蒙古人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较高,肥胖组蒙古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较低。肥胖组蒙古人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在两组间3个基因型的基因频率和rs1421085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rs9939609AT基因型和AA基因型的蒙古个体的肥胖风险分别比携带
目的:探讨经筋推拿配合易筋经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KD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评定,以及平衡及本体感觉评估,并检测关节滑液相关炎性因子(IL-1、IL-6、TNF-α、MMP-3)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平衡及本体感觉评估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炎性因子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能有效降低IL-1、IL-6、TNF-α、MMP-3含量,且治疗组IL-1、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推拿配合易筋经训练能更有效的治疗KOA,提高患者平衡及本体感觉功能,降低KOA的炎性反应。
结合《温病条辨》中的相关内容,从诊法合参、动态诊察、辨脉主病三方面来阐述疾病诊断所蕴含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中的变法思维、动态思维、整体思维。吴鞠通在辨证识机诊断疾病时,常诊法合参,并以脉诊为要,是整体思维和变法思维运用于临床诊断的具体体现;善于动态观察舌苔、舌质、脉象的变化,以辨别疾病的病位、掌握疾病的传变、把握病势的进退、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等,体现了辨证的动态思维特点;有关脉诊内容的论述常示人临证诊脉常变之理。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贯穿于《温病条辨》治疗中,吴鞠通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观察分析疾病的外在征象,借以辨识病证;同时,既重视诊法参用,又以脉诊为要,诊断病证注重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通常而达变,体现了诊断的整体思维和变法思维特点。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权衡活血化瘀法的用药轻重成为诊治一大阻碍。对此,通过临证发现,辨证的同时亦需灵活分期辨病治疗,即在疾病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程度的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法分期辨治缺血性中风病,在疾病诊治中具有临床意义,且能促进诊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