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辅助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共收治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资料,根据手28例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者为对照术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40例选用关节镜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者为观察组,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3.75±5.64)min、术中出血量(59.45±5.38)ml、切口大小(6.17±0.65)cm、术后离床时间(3.35±0.46)d、术后完全负重时间(3.62±0.38)月、骨折愈合时间(3.44±0.40)月,与对照组[(89.57±8.56)min、(108.22±9.54)ml、(17.72±1.87)cm、(5.36±0.47)d、(4.87±0.42)月、(4.65±0.52)月]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关节活动度(123.35±6.86)°、HSS评分(107.20±6.43)分与对照组[(111.86±5.65)°、(82.34±5.23)分]比较均明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R682.3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弯手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资料,其中20例采取常规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侧弯纠正术(对照20例采取联合3D打印腰椎模型和术中椎弓根定位-定向导板的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侧弯纠组),正术(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术前与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的差值,Kawaguchi法评价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40.5±40.1)、(210.3±30.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10.1±92.3)、(720.9±86.1)mL,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分别为(18.5±3.5)、(8.5±1.4)次,置钉0级率分别为91.9%(193/210)和98.1%(212/216),两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获骨性融合,均未出现神经症状,也未见内固定装置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腰椎模型及
患儿女,9岁。因下唇赘生物2年,手术切除后复发并增多1个月就诊于我科门诊。2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下唇出现黄豆大赘生物,表面粗糙,触之易出血,无明显压痛,曾就诊于我院口腔外科,诊断为“乳头状瘤”,行手术切除术。患儿1个月前牙龈、下唇、舌体中部再发数枚淡红色米粒至黄豆大赘生物,表面粗糙,质地软,无明显自觉症状,遂就诊于我科门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庭成员中有类似疾病,其父母否认有尖锐湿疣病史,父母否认患儿有性虐待或舔阴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会阴、肛门等部位未见类似皮损。皮肤科检查:口腔收稿日期:2018-11-15;修回日期:2019-08-22通讯作者:陈晓红,E-mail:793437451@qq.com黏膜湿润、颜色正常,牙龈可见多发不规则形的丘疹、红色隆起性疣状斑块,下唇可见单发菜花状黄豆大赘生物、舌体中部可见1枚淡红色约5mm×6mm×15mm大菜花状赘生物,表面粗糙,质地软(图1A、B)。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
无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皮肤解毒汤治疗湿疹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预测皮肤解毒汤中已知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皮肤解毒汤中化合物与其靶点网络,并用DAVID6.8平台对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GO)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KEGG),揭示皮肤解毒汤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结果TCMSP平台发现皮肤解毒汤中8个主要化合物作用于133个靶点蛋白,化合物靶点网络解析发现该受体辅激活蛋白2(NCOA2)、一氧化氮合酶(NOS2)、凝血因子Ⅶ(F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化合物-靶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蛋白,同时靶蛋白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发现,主要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正向调节、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负调控、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γ-氨基丁酸A受体活性、细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有关。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大多数基因富集到了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出皮肤解毒汤治疗湿疹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