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某地铁车站地层中潜水含水层较厚,基坑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出现涌水、涌砂现象。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悬挂式止水帷幕涌水、涌砂的原因,及时采取了基坑内砂袋反压、桩间注浆、轻型井点降水、分段开挖、快速封底的综合处理措施,以确保基坑正常、安全的施工。
无摘要
无摘要
总结了2020年江苏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2021年本行业发展提出一些探讨和建议。
无摘要
无摘要
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某些位于偏远山区的风电项目无法采用商品混凝土,而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因质量难以达标,出现了强度过低导致的基础环基础开裂、压碎和刚度降低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对基础环基础提出了一种环向预应力加固方案,即在柱墩侧壁设置钢绞线,通过施加环向预应力减小基础柱墩的受拉区域,使柱墩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充分发挥混凝土受压性能良好的特点,限制基础混凝土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并以某风力发电塔基础为例,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基础在加固前后的应力状态和应变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环向预应力加固方案能够有效减小基础裂缝宽度和因受拉、压产生的塑性区域,显著提高基础刚度,加固效果显著,对同类工程的加固处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无摘要
无摘要
将特立尼达湖沥青()与木质素纤维进行复配,通过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低温弯曲应变、梯形悬臂梁疲劳试验和浸水APATLATLA试验评价特立尼达湖沥青()与木质素纤维复合改性热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掺加TLA与木质素纤维可实现二者对热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改善效果的非线性叠加作用;掺加木质素纤维与6%10%~30%TLA复合改性剂时,热再生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与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大于;TLA90%与木质素纤维复合改性热再生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和悬臂梁疲劳寿命满足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增大TLA掺量能显著改善高温、浸水使用环境下热再生混合料的耐久性。
无摘要
无摘要
基于鲁中地区的田野调研,揭示本地工业化路径对当地农民城市化的影响。鲁中地区较早开启的本地工业化进程为当地农民城市化奠定了基础,但限制了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形成相对低端的城市发展格局。首先,不充分的就业市场限制了劳动力市场化的程度,抑制了人的城市化。其次,集体主导的土地开发秩序限制了土地财政的运作空间,抑制了土地的城市化。回溯鲁中地区的本地工业化历程,国家和市场需要适时地介入工业化过程,兼顾国家统筹和市场激励,避免本地工业化可能形成的利益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锁定,将工业化导入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厘清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摘要
实际工程中通常为未经处理的天然非均质地基。低水力坡降下黏性土中渗流存在起始水力坡降的现象也逐渐被认可,但能考虑起始水力坡降的非均质地基固结模型鲜见报道。基于具有起始水力坡降的渗流模型,考虑实际中的变荷载,对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随深度变化的非均质地基固结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压缩模量随深度增加及渗透系数随深度减小考虑天然地基的非均质性,进而建立了单层非均质地基一维固结模型。分析了起始水力坡降i0,非均质地基参数、x、和p对非均质地基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起始水力坡降后非均质地基中孔压消散速率变慢,地基沉降以及固结速率随之降低;固结速率与参数、x成正比,而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与之成反比;参数越大,p越小,固结速率越快,但渗透系数仅改变地基的沉降速率,不会影响非均质土层的最终沉降量。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两型一化”要求的提出,采用预制电缆沟替代传统现场施工电缆沟已经成为趋势,但目前预制电缆沟的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阻力。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收集了目前常用预制电缆沟的推广阻力的具体原因,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确定了阻碍预制电缆沟应用推广的关键因素。通过针对性的改进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凝土预制电缆沟的合理方案。采用费用效率法,比较了新型预制电缆沟与目前常用预制电缆沟的寿命周期成本效率,指出新型混凝土预制电缆沟具有明显的比较性优势,解决了主要的推广应用痛点,更适用于新型模块化的智能变电站建设。
无摘要
石家庄国际展览中心采用双向悬索结构,结构建模及分析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找形及优化过程。为提高工作效率,项目在找形、建模、分析、优化、数据处理等设计过程各环节均采用了参数化技术。通过研发增量式更新和派生式建模技术,避免了项目调整时结构工作不得不重新开始的情况,同时也加快了相似单体的创建速度。参数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项目设计效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借助于参数化技术平台,设计师得以集中精力于结构的方案比较与优化工作,从而提高了设计质量。本项目的参数化应用说明在高复杂度结构设计中,参数化技术相对于传统设计方式优势巨大。[
传统木结构建筑木构件表面通常采用地仗处理进行保护,而地仗处理对木构件耐火性能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为此,通过4组10根三面受火木梁耐火极限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截面尺寸、持荷水平、是否地仗处理等因素对木梁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剩余截面法计算木梁耐火极限,并提出了木梁热力耦合数值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三面受火木梁耐火极限随持荷水平的增加明显降低,当持荷比由30%增加至50%时,木梁耐火极限降低19.6%~31.7%,平均降低17.5min;三面受火木梁耐火极限随截面尺寸增加显著提高,当截面尺寸由100mm×200mm增加至200mm×400mm时,耐火极限提高95.1%~107.8%,平均增加40.0min;木梁表面经一麻五灰地仗处理后,耐火极限提高21.3%~42.9%,平均提高15.8min。不同持荷水平和截面尺寸木梁内部距离边缘相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相近,表面采用一麻五灰地仗处理可显著延缓木梁内部温度的上升速率,木梁两个方向的炭化速度平均值为0.54mm/min,与未作表面处理的木梁相比降低19.4%。基于剩余截面法和数值模拟得到的三面受火木梁耐火极限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15%以内,
新兴工业园服务中心是西部首例装配式高层公共建筑,装配率达到了国家AA级标准,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体系。首先介绍了该项目少规格多组合的建筑平、立面标准化设计的思路;然后从设计、构件制作、安装角度详细分析了竖向构件和楼盖的多种布置方案的优劣;并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着重介绍了框架节点、楼盖节点和外墙挂板节点的设计细节,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