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
文章研究了LoRa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分析LoRa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方式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LoRa技术作为物联网低功耗远程通信技术,采用扩频调制等多项技术,实现低功耗下的远距离通信,具有远距离组网、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和大规模的特点;它可以透传、私有协议和LoRaWAN协议等多种方式组网,实现远程组网通信;特别是针对远距离低速率组网方面,LoRa技术是目前十分理想的解决方案。
针对同一浅埋工作面同时存在极近距离采空区下和实体煤岩下的具体工程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了极近距离采空区下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并与相同地质条件单一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覆已破断关键层形成的平衡“砌体梁”结构与下煤层距离较近情况下,工作面覆岩更易失稳,来压频繁且来压强度较高;相对于实体煤岩下,采空下工作面来压步距均值变小,降幅平均为19%,且在走向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来压强度整体增大,增幅平均为6%,而动载系数又有所降低;采空区下工作面较实体煤岩下超前影响范围增大,支承压力峰值点距工作面距离基本不变,峰值强度和深处稳定煤体应力值均明显降低。采空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针对含氨粉煤灰对煤矿充填环境和充填膏体性能的影响,以岱庄煤矿粉煤灰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其含氨来源和含氨量,并对含氨粉煤灰对充填体的性能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氨含量为0.16%,超过正常标准,导致在充填过程t有刺激性气体释放,影响采空区的施工环境;粉煤灰含氨会导致充填膏体凝结时间延长、强度降低,且随着含氨量的增加,对膏体性能影响更加严重。
为研究煤层顶板裂隙带发育高度,优选L型采动水平井井位,以寺河煤矿东区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RFPA-2D软件平台,数值模拟回采后上覆岩层的变形特征和垮落情况,采用钻井液消耗法验证裂隙带高度模拟结果。结果显示,裂隙带发育高度为75.0m。钻孔实测隙裂带高度为72.5m,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将L型采动水平井水平段布置在距离煤层顶板47.0~59.0m的细粒砂岩层中,当工作面回采接近采动水平井时,运行地面抽采设备,可有效缓解井下瓦斯抽放压力。
本文针对在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物资主数据提报人员所遇到的问题,建立物资分类思维导图体系,帮助提报人员理解物资分类体系以及提报标准。本文重点阐述了分类体系思维导图的建立方法、实现过程以及项目具体实施后的应用效果,并对分类导图后续改进提供参考。F27
为探明灵东煤矿南翼Ⅱ2-1、Ⅱ3煤层顶板含水层的赋存情况,依据区域地质、井田地层、煤层发育、地层电性特征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实施瞬变电磁法的预实验以确定合理的测量参数。结合钻孔资料,分析了电磁信号的纵向响应特征,获得了数据处理所需参数。结果表明:依据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结果,可推断出Ⅱ2-1、Ⅱ3煤层顶板含水层的赋存位置,并圈定Ⅱ2-1、Ⅱ3煤层顶板上部富水区分别有5和2处。该研究可为目标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基活性炭生产国。简要回顾了我国煤基活性炭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了煤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及应用现状,分析影响活性炭合理应用的因素,着重讨论了活性炭定向制备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提出了我国活性炭工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亟待研究的课题。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依据其对气、液相中微量成分选择性吸附的能力,在国防、医药、食品、化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能源、环境领域发现极大的应用前景;物理活化法是煤基活性炭制备的基本方法,原煤破碎活性炭、柱状活性炭及压块活性炭工艺是目前煤基活性炭的主要工业生产工艺,尤其是压块活性炭工艺,由于产能大、产品质量高且稳定并适于配煤、添加剂调孔,已成为新建、扩建活性炭企业的首选;孔结构、表面化学、形状、机械强度、流体力学性能等是影响活性炭应用的主要因素,“活性炭定向制备”即以用途对活性炭组成、结构和性能的要求为导向,制备具有适宜组成、孔结构、应用性能的活性炭产品,按照煤基活性炭定向制备涉及的指标及相互关系、影响因素、调控方法及难度,以孔结构调节为中心开发煤基活性炭定向制备
为了探究油酸甲酯对麻家梁煤矿煤的浮选效果及相互作用机理ꎬ采用煤泥浮选试验、红外光谱、润湿热测定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ꎬ得到油酸甲酯、正十二烷与麻家梁煤矿煤作用前后的红外谱图、润湿热和前线轨道能量、吸附能等参数ꎬ研究了这些参数与油酸甲酯、正十二烷捕收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用机理ꎮ结果表明:相同药剂用量下ꎬ油酸甲酯的精煤产率高于正十二烷ꎬ节省药剂用量50%以上ꎮ油酸甲酯与煤作用后的红外谱图在-OH振动减弱ꎬ在-CH3、C-C等疏水基处振动变强ꎬ不仅覆盖煤表面含氧官能团ꎬ且覆盖后煤表面疏水基团增加ꎬ以此提高煤表面疏水性ꎬ从而提高浮选效果ꎮ油酸甲酯的润湿热远大于正十二烷ꎬ且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发现ꎬ油酸甲酯、正十二烷的前线轨道能隙分别为8.45、4.82eVꎬ油酸甲酯在含硫和不含硫煤表面的吸附能分别为193.50、199.24kJ/molꎬ正十二烷在含硫和不含硫煤表面的吸附能分别为102.49、114.82kJ/molꎬ故油酸甲酯具有更高的活性ꎬ更易在煤表面发生吸附ꎬ是一种低阶煤泥浮选高效捕收剂ꎮ
聚氨酯类注浆材料因反应温度高、阻燃性差致使存在引发火灾的风险,为了避免内因火灾常利用硅酸盐对聚氨酯进行改性,但高分子主剂、催化剂和溶剂等对该体系安全指标的影响规律仍不明确。制备硅酸盐改性聚氨酯加固材料,并深入研究催化剂(BDMA、DBTDL)、高分子主剂(PAPI、DL-2000D)及溶剂(乙二醇丁醚醋酸酯)等对材料最高反应温度、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和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质量分数为0.1%的BDMA和质量分数为0.1%的DBTDL复合催化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不仅提高了催化活性,而且使得发泡反应和凝胶反应达到了较好的平衡,抗压强度提高至55.8MPa;②当PAPI和DL-2000D的总量不变时,随PAPI∶DL-2000D(质量比)降低,固化时间和黏度随之增加,最高反应温度和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但PAPI∶DL-2000D在85∶15~90∶10时,材料综合性能最佳;③随着溶剂含量的增加,固化时间、最高反应温度和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乙二醇丁醚醋酸酯具有可燃性,导致试样氧指数减小,材料阻燃性下降。
CT扫描技术因其无损伤、高分辨率、数字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岩损伤研究领域ꎬ为促进煤岩损伤理论研究的深入ꎬ从CT扫描技术着眼ꎬ基于前期文献调研ꎬ总结归纳了煤岩损伤领域该技术及装备的发展历程ꎬ回顾了利用CT扫描试验进行煤岩损伤表征的研究进展ꎬ主要包括:煤岩损伤程度的CT图像和CT数表征ꎬ损伤变量的CT数定义ꎬ以及满足工程实践的煤岩损伤本构方程的构建ꎮ在此基础上ꎬ分析了当前技术条件下利用CT扫描技术进行煤岩损伤研究所遇到的问题ꎬ指出提高CT图像时空分辨率、改进图像处理软件、开发新型图像重构算法、研发与CT系统相适应的复杂应力加载系统ꎬ将会对煤岩损伤研究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ꎮ
为更好的指导深井注浆施工,研究和完善在深部岩石裂隙环境下黏土水泥浆的流动扩散规律,在注浆试验台上对黏土水泥浆进行了不同深井静水压力下的裂隙注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井裂隙条件下,黏土水泥浆的浆液有效扩散距离、注浆终压、静水压力、裂隙隙宽等主要注浆参数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可以总结出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式,可用于现场施工的分析及计算;分析总结了注浆压力随时间变化的三种变化规律,并将其与最终注浆效果进行了关联性分析。
将L-拓扑空间的超仿紧性引入L-双拓扑空间,探讨L-双拓扑空间的弱超仿紧性。基于远域族、余有限等概念,采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在L-双拓扑空间中定义了弱超仿紧集、双弱超仿紧集、弱配仿紧集等,证明了弱配超仿紧的L-双拓扑空间一定是弱配仿紧的L-双拓扑空间。研究表明,弱配超仿紧性和弱配仿紧性具闭遗传性。在同胚的L值Zadeh函数作用下,弱配超仿紧集的像一定也是弱配超仿紧集,即弱配超仿紧性具弱拓扑不变性。该结果为L-拓扑空间的超仿紧性理论研究提供了借鉴。
本文基于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管理模式能够进行有效管理的研究为基础,描述出国家能源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维修中心从提高检修效率出发以完善“工时制”落脚来构建“市场化全员绩效”新管理模式的过程,模式的应用,取得的效果,提出了当前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建议。F27B
煤矿智能干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是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推进我国智能矿山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探索智能干选系统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智能干选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主要优势,阐述了井下智能干选系统布置原则,提出了两种井下智能干选系统布置方法,即大巷端部转载点布置方法和大巷中部布置方法,并结合工程设计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许多矿井面临的地面洗煤厂人工手选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地面洗选系统升级改造方法,进一步扩大了智能干选系统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完善了智能干选系统的设计体系,为智能干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及智慧矿山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提高煤仓上口原煤运输效率,减小定期更换刮板机刮板链、刮板、箱体耐磨板、链轮轴组等工作量,降低材料消耗,避免因瞬时煤量增大造成刮板机出现断链对生产的影响,梅花井煤矿提出将原煤仓
汽轮机升速速率是汽轮机启动程序优化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以某型汽轮机组高速轴系为研究对象,建立转子瞬态动力学模型,分析其瞬态转子动力学特性,构建高速轴系模型,计算轴系的振动特性,利用ANSYS软件计算汽轮机启动过程中转子角加速度变化对轴系临界转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转子升速速率由0提高至1.74rad/s2过程中,高速轴系各节点临界转速提高0.4%至3.6%,且升速过程中高速轴系各节点的振动峰值也有明显增长,最大增幅0.035mm。
为解决平煤二矿煤层顶板坚硬而导致回采巷道围岩较难控制的问题,采用D型聚能管定向断裂爆破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定向断裂爆破技术原理、现场试验、钻孔窥视等手段,研究了D型聚能管定向断裂爆破技术对控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中的积极作用,确定了平煤二矿沿空留巷中合理的爆破、装药等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D型聚能管定向断裂爆破技术可以达到定向爆破的目的,切顶预裂成缝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切断沿空留巷中的基本顶,提高巷道自身的承载力,保障动压影响期间留巷围岩稳定,提高沿空留巷支护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有利于安全生产,对于同类条件下矿井聚能预裂爆破参数的选择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关键词:定向爆破;沿空留巷;巷道围岩;D型聚能管;动压
为了保障在矿井安全事故救援过程中ꎬ及时安全快速地将困于井下的人员及设备输送至地面ꎬ提出了救援绞车应具备平稳运行、实时监测运行状况和易于控制的附属功能ꎬ因此探讨了救援绞车的功能实现方式ꎬ通过设置自动排绳机构、压绳机构实现绞车排绳稳定ꎻ设置自动称重元件、自动计深元件ꎬ实现绞车实时称重计深的功能ꎻ设置液压元件实现绞车良好的提升性能和平稳的运行控制ꎮ应用AMESim软件建立救援绞车的液压-机械联合仿真模型ꎬ模拟救援绞车液压操控的动作逻辑关系ꎮ探讨了救援绞车的功能ꎬ发掘了其实现的可行性ꎬ通过仿真模型表达绞车动力系统ꎬ可为救援绞车的设计和系统分析提供参考ꎮ
为进一步完善中智集理论,将三角模糊数和中智数进行融合。首先提出三角中智数的概念,并陆续定义交、并、补、加、乘、幂运算,同时验证了运算所满足的若干性质。然后借助BM算子建立三角中智数BM算子,并证明该算子满足幂等性、置换不变性和单调性等特点。最后根据实际需要分别构造出三角中智数的加权BM集结算子和加权算数平均算子。该研究不仅扩展了中智集种类,而且为决策领域数据的快速融合提供了有效工具。
为理清煤体强度尺寸效应数值模拟过程中力学参数折减的原因,以强度尺寸效应作为问题切入点,通过实验室试验探讨强冲击倾向性煤体强度尺寸效应,结合最弱链理论的Weibull分布推导强度尺寸效应的理论公式,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倾向性煤体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随着尺寸(长、宽、高)增大,强度降低,两者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概率统计分布能够表达出强度尺寸效应内在本质,指出均质度m是煤岩体强度尺寸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尺寸一定时,随着均质度增大,煤岩强度表现为上凸的增长曲线,按照强度大小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波动上升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渐缓增长阶段;随着均质度增大,强度趋于收敛,极限值即为煤岩体细观尺寸强度;随着均质度增大,尺寸变化对强度的影响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