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
无摘要
基于热分析技术确定稀油结果表明:低温同氧化阶段的氧化反应特征,根据动力学模型,采用微分法计算3种油品初始放热点升高,自燃点降低,高温氧化阶段特稠阶段,稀油质量损失率最多,放热峰值最高,随着黏度增加,3倍;稠油相对稀油活化能整体偏高,低温氧化阶段活化能随着原油黏度增加而增加,高温氧化阶段油放热峰为稀油的活化能随着稠油黏度增加而减小;不同类型油藏可选择不同的注空气开发方式:轻质油藏低温氧化反应比高温燃烧更明显,推荐采用稀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随着黏度增加,稠油油藏高温下放热峰值增加,更适合火驱开采实现高温氧化关键词:注空气;氧化动力学;氧化反应;稀油;普通稠油;特稠油
2017360km。如此远的震中距离只能用“震兆共迁法”预测九寨沟大震震中。
石油是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能源支柱,石油资源型城市为保障中国油气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资源开发逐步进入晚期,一部分石油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衰竭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工程管理与技术创新模式的持续融合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资源城市已有技术优势,推动智慧油田建设,不断拓展新领域挖掘价值新增长点,有助于缓解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的矛盾,进而推动资源型城市向技术创新型城市转变,推动地域性城市向国际化枢纽城市转型关键词:石油资源;城市转型;工程管理;大庆
鄂尔多斯盆地靖西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晶间孔、溶孔及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渗透率难以准确计算,常规测井曲线建立的渗透率模型精度难以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基于渗透性地层斯通利波的能量衰减机理,开展斯通利波能量表征方法的研究,优选与渗透率相关性最强的能量参数幅度衰减系数。通过时窗确定、幅度计算、线性拟合等方法求得该参数,建立实验分析渗透率的定量计算模型,形成了精度较高的渗透率计算方法,适用于裂缝、溶孔、孔隙型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无摘要
我国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导致了严重的工业水污染问题。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脱钩状态的时空演变,总结技术创新对工业废水减排和脱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的工业废水排放脱钩状态呈“东高西低”格局,脱钩态势向好。2)技术创新对工业废水减排和脱钩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技术效应对工业废水减排的积极作用在各市都得到验证,结构效应的作用仅在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中显现。技术效应对工业化中期城市脱钩的积极影响明显,结构效应的作用在工业化后期城市中更加明显。3)技术创新存在反弹效应,创新引致的经济规模扩大会削弱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工业废水减排的促进作用。
榍石作为副矿物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富碱侵入岩中广泛存在。原位获取榍石矿物内部微量元素、U-Pb年龄和Sm-Nd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获取矿物和岩石的成因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四级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uadrupole/Multi-Collector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Q/MC-ICP-MS)与激光剥蚀系统(LaserAblation,LA)联用,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5个富碱侵入岩体(桃花岩体、宁蒗-永胜岩体、哈播岩体、铜厂岩体和十里村岩体)***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25012、91755207)和创新引智111项目(B18048)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马倩,女,1992年生,博士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mail:ma_qiann@163.com通讯作者:赵志丹,男,1968年生,博士,教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专业,E-mail:zdzhao@cugb.edu.cn中榍石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U-Pb年代学和Sm-Nd同
以大理市洱海东岸地区为例,运用地理集中度、脱钩指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从村域尺度分析1988-2015年农村人口与聚落用地空间分布的脱钩状况及原因,并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的变动态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随时间的演进,农村人口空间分布变动较小且集中于洱海沿岸,而聚落用地集聚区呈远离洱海态势;(2)农村人口与聚落用地的空间分布由扩张与衰退脱钩状态并举向以扩张脱钩状态为主演变,二者地理集中度的变动由以人口上升为主转为以聚落用地上升为主;(3)农村人口与聚落用地空间分布的脱钩状况受农业生产力因子变动的影响减弱而受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及人口结构因子变动的影响增强;(4)2015-2024年,农村人口与聚落用地将以国道G320-G5611一线为界,继续呈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点,人口地理集中度将整体提升,并以衰退强绝对负脱钩和扩张相对负脱钩两类村庄为主。关键词:农村人口;农村聚落用地;脱钩分析;预测分析;洱海东岸
基于网络文本,通过ROSTCM6.0软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以游客感知视角研究殷墟旅游形象。结果表明:游客对殷墟的积极感知形象是直观的、概要的,对殷墟最突出的印象是“遗址”“文化”“历史”“甲骨文”;游客对殷墟的旅游感知形象可归纳为景区空间环境形象、旅游景观形象、旅游服务形象和旅游体验认知形象4个维度;游客对殷墟旅游形象感知中的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设施和旅游安全4个核心类属及其下属的10个二级子类;在对殷墟旅游形象的感知中,导游讲解是重要的感知因素。文章编号:1003-2363()201905-0115-0551。年2018截至。处,河南36处),居全国第二位月,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共界文化遗产处,河南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仅次于北京有(安阳殷墟是河南获批的第二项7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原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其独特的但是,经过多次实地殷商文化和文字文化为世界独有考察发现,节假日期间安阳殷墟的游客数量与河南省其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现他世界文化遗产地(如龙门石窟、象相差甚远,且非节假
为减少反演的多解性ꎬ多数情况下期望电阻率和极化率异常具有相同结构ꎮ笔者利用交叉梯度算法实现了联合反演ꎮ在计算交叉梯度项过程中ꎬ提出一种新的离散化网格边界处理方法ꎬ提高了交叉梯度项计算的速度和精度ꎮ试算结果表明三维电阻率/极化率联合反演能有效地提高同结构异常体的反演效果ꎮ
为了探索不同的非线性智能计算预报建模方法在冬季低温冷害预报中的应用效果,利用广西区域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得岀的1951-2018年冷湿指数作为预报量。通过计算该预报量与前期再分析资料中的各种物理量相关得岀预报因子。首先利用逐步回归方法,从初选的相关预报因子中,客观选岀9个预报因子,再对未选入的预报因子作核主成分非线性降维计算,选岀方差贡献最大的核主成分因子,作为各预报模型的输入因子。分别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FNN)、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集成(GA-ANN)预报方法以及粒子群算法的支持向量机(SVM--SO)集成预报方法三种不同的智能计算预报建模方法建立预报模型,对2012-2018年的20次低温冷湿天气进行预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预报建模样本条件下,模糊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对20个独立样本预报平均绝对误差最小。进一步的计算还表明,这三种智能计算预报模型均比同样预报建模样本和预报因子的线性回归预报平均绝对误差要小,显示了非线性智能计算预报建模方法,对于具有明显非线性变化特征的冬季低温冷害天气过程,比线性预报方法有更好的预报能力(
无摘要
H油田Mishrif组储层以生屑灰岩为主,主要发育粒间(溶)孔、铸模孔及体腔孔,属于孔隙型生物礁碳酸盐岩油藏,目前以注水开发为主。文中基于微CT扫描技术,针对不同物性的岩心开展了孔隙结构特征、原始状态及水驱后的油相分布特征测试。结果表明:干岩心孔径占比呈反J形(中孔低渗岩心)、正态(高孔低渗岩心)分布特征,孔径大于50μm的孔体积占比大于90%以上;孔径小于50μm的油相孔径占比超过80%,孔径大于50μm的油相体积占比超过85%;水驱后剩余油以分散状态赋存,孔径大于50μm的油相体积占比减少,孔径小于50μm的油相体积占比增加。后期开发应提高小孔隙中原油的动用程度,不同物性储层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挖潜增效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无摘要
无摘要
钒(V)是常见的变价元素,其在矿物‒熔体间的分配行为主要受氧逸度控制。近年来,V的分配行为与氧逸度之间的关系常被用于揭示地幔的氧化还原状态。板块俯冲过程中,V能否迁移是理解俯冲带V地球化学行为的关键环节,也是探讨俯冲带地幔楔氧逸度的重要前提。本文使用活塞圆筒装置模拟含水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测定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和金红石与熔体之间V的分配系数。实验压力为2.5GPa、温度介于900~1125℃之间,实验产物计算的氧逸度ΔFMQ介于−5.24~+0.74之间,实验结果表明V在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和金红石中为相容元素(矿物/熔体分配系数D>1.0),并且DV(金红石)>DV(单斜辉石)>DV(石榴子石);V的分配系数也是氧逸度、温度和熔体聚合度的函数,随氧逸度和温度的增加,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和金红石的V分配系数都减小,而随着熔体聚合程度的增加,V分配系数增大。模拟结果表明在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熔体将显著亏损V,因此,V在榴辉岩(俯冲带洋中脊玄武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是不运移的;而板
针对CO2果表明:注入压力、吞吐轮次对原油动用程度影响较大,焖井时间为非敏感影响因素;CO2程度为76.30%~99.54%,亚微米级孔喉为25.29%~58.72%,纳米级孔喉为6.91%~33.52%;对于注CO2微米级孔喉和亚微米级孔喉是可动原油的主要贡献者,且储层越致密,亚微米级孔喉贡献可动原油比例越高。
不透水面信息是监测城市扩张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基于遥感技术对地表不透水面信息进行快速提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大范围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模型主要基于单一遥感信息与不透水面比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子回归模型实现不透水面覆盖率的估算。受限于单一遥感信息的信息量及普适性等影响,这类方法在大尺度不透水面提取中具有较大局限性,估算结果的区域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多特征遥感信息进行不透水面估算的方法,以弥补单一特征在大范围不透水面提取中的不确定性。该方法首先以多时相为遥感数据源,从不同角度构建突出不透水面信息的多个指数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多因子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模型,进而实现大尺度不透水面覆盖率的遥感估算。本研究选择分布于全国范围内个典型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区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透水面覆盖率的估算,在复杂城市区域表现出较传统方法更好的效果,明显改善了城市内部不透水面覆盖率的估算精度。
为探讨新类型―盆内隆缘式|富铀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铀的富集规律,选取松辽盆地XX地区四方台组富铀砂岩地层进行野外踏勘和系统采样,对研究区东西方向4个钻孔剖面含矿砂岩和不含矿砂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铀主要在长石岩屑砂岩中富集,并且靠近铀富集层位的岩石类型在横向上、纵向上呈规律性变化。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显示,围岩、矿化砂岩和富铀砂岩均呈右倾,具有轻稀土富集特点,并且轻稀土组分内部分异弱于重稀土;富铀砂岩δEu呈正异常,可能由富含斜长石所致;δCe基本无异常或略显负异常。富铀地层砂岩中的微量元素Grant等位线法分析表明铀初级富集过程中,微量元素大多表现为迁入,尤其稀土元素整体基本上是迁入,在再次富集过程中,微量元素迁出组分增加,尤其稀土元素整体表现为迁出,这反映铀的两次富集过程中的水解作用强度不同,后者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