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残体腐解过程及其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摘要】 对湿地常见的挺水植物菖蒲进行为期60d的腐解试验,对比不同生物量密度条件下菖蒲残体的腐解过程及它对水质的影响,共设置3个生物量密度(2、4、8g/L),记为a、b、c组。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a、b、c3组菖蒲残体失重率分别达到22.89%、22.15%、22.20%,三者无显著差异,且分解速率变化趋势相似。不同生物量密度的菖蒲残体全氮(TN)含量和全磷(TP)含量在腐解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其中TN含量变化幅度较小,TP含量在6d时出现快速下降,12d后趋于稳定直至试验结束。试验前6d,水体pH值和溶解氧(DO)浓度快速下降,之后缓慢上升;试验结束时,pH值和DO浓度均小于初始值。0~30d时,水体TP含量变化趋势在不同组中存在差异,其后变化趋势一致。水体NH4+-N浓度、NO3-N浓度和NO2-N浓度在不同生物量密度处理下,变化趋势相似。此外,a、b、c3个处理组水体NH4+-N浓度在试验结束时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适量植物残体可以促进水体氮素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