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目的为解决氧化锆陶瓷研磨困难这一问题,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磨粒。方法采用粘接法制备金刚石/铁磁性磨粒,探究制备工艺中不同成分配比对其研磨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磁性磨粒进行表面形貌分析,结合氧化锆陶瓷板件的研磨试验,采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与3D超景深显微镜对研磨前后的工件表面质量作对比分析,以此来评价磁性磨粒的研磨性能,最终确定较优的磁性磨粒制备工艺参数。结果压制力为0.3MPa,混料与粘合剂质量比为10∶1,粘合剂中6101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与651固化剂质量比为4∶1∶5时,磁性磨粒的切削刃数、粘合剂自身的粘接强度及耐热性都达到最佳。使用此磁性磨粒研磨40min后,氧化锆陶瓷板件的表面粗糙度(Ra)由原始的1.493μm降至0.116μm,有效去除了原始表面缺陷和加工纹理,改善了表面质量。结论在粘合剂中加入有机硅树脂可解决研磨相在铁基体上把持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此粘接法所制备的金刚石/铁磁性磨粒能够顺利完成对超硬氧化锆陶瓷材料的加工,金刚石/铁磁性磨粒可以作为性能优良的磨削介质参与研磨,并能够满足磁粒研磨光整加工的要求。
基于化学链气化技术依靠气固反应定向调控气化产物中和摩尔比为的优势,将化学链气化与H2SSO22工艺中的催化转化单元相结合,提出了高硫石油焦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和回收硫磺的新系统。针对系统核Claus心单元,即化学链气化过程,基于矿石为载氧体,水蒸气为气化介质,重点考察了氧碳比、气化温度对化学链气化过程及硫转化过程的影响。结AspenPlus10MWth,开展热输入的高硫石油焦化学链气化过程模拟,以赤铁果发现,氧碳比的增大导致合成气产率显著降低,但系统从需要外部提供能量逐渐转变为对外部放热,在氧碳~比0.8669时达到0.953532.15m/kg区间内,系统可以达到热量自平衡。同时,气化温度的提高对合成气产率是有利的,在,主要是由于体积分数随气化温度增加而增加。氧碳比和气化温度的提高都会导致975℃浓度H2S的降低和浓度的提高。并且研究了当和摩尔比为的最佳工况时,氧碳比和气化温度为反相关,其中氧碳比为,气化温度为时,冷煤气效率为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不断发展,金属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超疏水化合物因其优良的化学特性而被应用于金属腐蚀防护领域。介绍了超疏水化合物在金属基底进行防护的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常用于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如通过氟化物、硬脂酸类化合物、长链的烷基或者是硅烷基等疏水性物质对低表面能的化合物进行改性,构建出具有低表面能的超疏水表面。超疏水化合物与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OFs)、缓蚀剂以及微胶囊3种特殊的具有防腐特性的物质,可通过协同作用对金属基体进行防护:(1)利用一些疏水性化合物对具有特殊的表面特性的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OFs)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制造出超疏水表面;(2)通过一些长链疏水性化合物对缓蚀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疏水性能,进而可获得更优异的防腐效果;(3)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微胶囊与疏水性化合物,通过协同作用发挥其最佳防腐性能。最后对超疏水化合物在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风电爬坡事件的统计特性建模和精准预测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首先通过参数分辨率自适应算法对大型历史风电数据库进行爬坡事件检测,得到风电爬坡事件的历史学习集。对该学习集进行数据挖掘,建立了单个爬坡事件的起点、终点、持续时间以及爬坡间隔的多属性联合统计特性模型,并得到爬坡事件的基本模式。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建立了多个相邻爬坡事件之间的自相关性统计特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爬坡事件序列预测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更为直观地描述爬坡事件的统计特性,且基于事件序列的预测算法能够较好地进行日前的爬坡预测。
在单调的高速公路环境下进行了20组实车试验,获取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及自我评价量表。对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数据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驾驶员反应时间概率密度函数。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驾驶疲劳进行分类,其中惩罚因子通过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进行寻优。以驾驶员反应时间作为输入量,疲劳等级作为输出量,对驾驶疲劳进行量化分类,准确率为80.67%。
针对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两级逆向供应链,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建立了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对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均衡情况、策略选择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选择演化系统既可以收敛于知识共享这一理性状态,也可以收敛于知识不共享的不良“锁定”状态,这主要与逆向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知识量差距、激励收益、知识吸收转化能力、共享风险以及共享成本等因素相关。根据分析结论,从逆向供应链中的企业规模、企业学习能力、内外部激励机制以及信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针对硬件预均衡技术和基于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I软件预均衡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预加重的软件预均衡技术,该技术根据发光二极管(LED)I频率响应参数针对性地补偿LED带宽,并设计了一套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复用(DCO-OFDM)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作为实验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数字预加重技术后,LED调制带宽由7.8MHz提升至了16MHz,且该技术实现复杂度低、灵活性强,预均衡后I信号频谱更加平坦.
介绍了CRH5J综合检测车轨道几何检测设备吊装梁(以下简称轨检梁)设计研究过程,并对其中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对轨检梁结构进行计算,对载荷工况组合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最后,通过动应力跟踪试验和线路运用考核验证了该轨检梁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无摘要
以光储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间尺度建模的思想,聚焦于影响系统频率动态特性的主要时间尺度--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建立了用于系统惯量阻尼特性分析的直流电压时间尺度动态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电气转矩分析法从物理机制层面上分析了影响系统惯量效应、阻尼能力以及同步特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动态特性由其控制参数、结构参数以及稳态工作点参数共同决定。直流电压母线控制环中的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分别影响系统的惯性效应和同步特性;储能装置中的频率下垂控制主要影响系统的阻尼能力;工作在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式的光伏变流器则无法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此外,系统的动态特性还受到线路阻抗、直流母线电容等结构参数以及系统交/直流母线电压等级、稳态运行功率(功角)等稳态工作点参数的共同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为研究钩缓系统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的碰撞响应,以某6辆编组的地铁列车为平台,基于钩缓系统能量吸收能力和各界面的能量传递顺序,建立了五种不同速度的碰撞工况,研究各界面能量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配有EFG3橡胶缓冲器钩缓系统的列车,在碰撞过程中各界面能量吸收较为平均,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各界面的能量增长率也较为均衡,可有效缓解碰撞界面的冲击载荷.
首先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携水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真空度、反应时间、酸醇比对丙烯酸苄酯质量分数及收率的影响,然后以显著因素为输入、综合得分为输出建立型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最后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丙烯酸苄酯合成工艺条件并使用t检验法验证可靠性。研究表明,上述各因素对丙烯酸苄酯合Takagi-Sugeno成产物的质量分数与收率同时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预测模型采用型网络结构,经次训练其5-15-243-136859均方差小于允许收敛误差限,输出值与期望值呈近似线性关系,训练、测试阶段决定系数、。借助遗传算法经次进化得到最优控制参数,即当携水剂用量为,反应温度为53ml时,丙烯酸苄酯的质量分数、收率及综合得分为125℃0.00501490.9998度为0.095MPa、,反应时间为,酸醇比为2.2h,经验证该模型亦可靠性良好。1.498.04%
基于纵横波产生机理并结合高铁列车及铁轨结构,本文给出了高铁列车产生地震纵波及横波震源(点源及等效源)子波的时间函数;通过实际高铁地震数据及合成高铁地震数据分析,验证了高铁地震震源子波时间函数的合理性;在高铁列车匀速、加速及减速运行情况下,利用高铁地震点源子波合成记录分析了高铁地震震源子波的频谱特征,为实际高铁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分析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协同和知识协同效能的理论基础,从“效能”的含义出发,将效能分为知识协同绩效和知识协同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协同效能体现在各个因子上。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在电网应急能力评估中存在指标数据类型多样化的问题,本研究介绍基于二元联系数-投影灰靶决策理论的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在电网应急能力评估研究中. 通过研究分析建立具有多元化数据类型的电网应急能力评估基本指标体系;采用二元联系数理论对建立的多类型指标数据体系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组成形式上的统一,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计算;考虑到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采用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划分模型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通过投影灰靶决策模型确定待评价对象应急能力水平与排序. 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混合指标数据的处理,并有效完成对待评价对象应急能力的评估与排序,是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
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时,送出通道发生N−1故障,可能会导致输电线路和升压变压器过载,而现有的过负荷保护和稳定控制策略无法适应这种短时潮流过载,需要切除大量风电机组,不利于风电消纳。论文分析了电力设备安全过载能力的关键参数及安全边界,确定了送出线路和变压器的长时过载区域与短时过载区域。依据设备的安全过载能力,提出了适应风电场集群并网的输电通道紧急过载运行策略,包括基于长时过载区域的重载告警和基于短时过载区域的风电切机与设备温升越限跳闸。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紧急过载运行策略具有可行性,能够充分挖掘输电通道的过载能力,在保障输电通道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风电外送能力。
通过对使用新浪微博的20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线上社会支持、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交自我效能感之间显著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因社会支持类型的不同而各有特点:把社会支持看成一个整体时,社交媒体上的社交互动在线上社会支持对社交自我效能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随着社交媒体的社交互动增多,线上社会支持对社交自我效能感的正性影响越来越显著;而从线上社会支持的归属感维度讲,社交媒体上的社交互动在线上社会支持和社交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归属感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社交互动,由此提升其社交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社交媒体以及线上行为如何影响线下心理与行为提供启示。
针对双随机相位编码光学图像加密系统的非线性不足和密钥空间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混沌和分数Fourier变换的光学图像加密算法•首先•迭代分数阶('hen混沌系统生成二组混沌序列,分别置乱明文图像的三基色分量以减小图像像素相关性.然后•利用量子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系统调制随机相位模板,以其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弥补双随机相位编码系统非线性不足的缺陷.其次•通过使用分数阶混沌、超混沌系统和二维分数Fourier变换使加密算法的密钥空间达到了2武.最后•密钥敏感性测试、相关性分析、已知明文攻击、噪声攻击和剪切攻击等实验表明本算法具有密钥敏感性强、密文图像像素相关性低和抗攻击性强的优点.
基于Fluent流体计算平台,运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亚临界雷诺数Re=3900下“X”形排列五圆柱体结构群三维绕流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来流攻角α与间距比L/D两个关键参数对五圆柱体结构群的尾流区三维涡结构演化与流体力系数的影响,并揭示其内在流动互扰机理。研究表明:来流攻角和间距比的变化对五圆柱体结构群流动控制及互扰效应的影响显著。在小间距比工况下,观察到柱体群间隙区域内流体高速流动的现象,导致五圆柱体之间的互扰作用十分强烈。间隙流对中间圆柱体和下游圆柱体有较强的冲击作用,对其表面的流体力分布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另外,大间距比工况下,当α=0°与L/D≥5.0工况时,柱体群尾流效应强于其间隙流效应。当α=22.5°与L/D=7.0时,位于下游与中间处的圆柱体流体绕流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当α=45°与L/D≥6.0时,位于上游与中间处的圆柱体尾流区均会产生正负交替的漩涡结构。
风电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随着风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大规模风电场的部署及运行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通过调研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风电场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风机的架设改变了原有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高度,加强了下垫面对湍流的阻挡作用,直接影响边界层湍流运动,改变原有陆地表面和近地层大气之间的物质能量和水分交换的强弱程度和模式,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另一方面由于风力涡轮机将一部分风动能转化为电能,产生风机尾流效应,改变了边界层中大尺度运动动能的收支模式与时空分布,导致大气各种通量(热量通量和水汽通量等)的变化,对温度、降水和风速等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风电场对近地面的增温或降温效应与大气的层结稳定性有关。尽管如此,在全球气候模式中的模拟结果表明,风电场对全球气候的平均影响很小,其影响远远小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预期变化和自然气候的年际变化。风电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碳和污染物,与其他传统能源相比,减少水资源消耗,同时可能破坏动物栖息地、鸟类碰撞和产生噪声视觉等一些消极生态影响,但是可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来减缓这些不良影响。关键词:气候变化;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