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无摘要
无摘要
基于70篇共146项相互独立的关于企业外部研发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样本,运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内、外向型外部研发及其各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外向型外部研发对于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内向型外部研发中的合作引进(产学研、合资)、购买引进(购买技术、设备或服务)、外包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逐步减弱;外向型外部研发中承接外包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呈中等强度正相关,但是授权技术与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结果不显著。此外,文化因素、中介变量存在情况、创新绩效类型会影响外部研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集群划分是实现分布式能源网络优化调控的基础环节。文中提出含热电联产机组的分布式能源网络集群划分方法。首先,提出综合考虑结构性与功能性的集群划分指标体系:结构上采用计及电热网络特性的模块度指标,用以刻画不同网络节点间的联系强度;功能上引入供需匹配度指标和热电耦合度指标,反映单一能源网络集群内部供应和实际需求间、源侧耦合出力和实际用能间的平衡程度。其次,依托集群划分指标体系设计电网和热网2个层面的优化目标作为集群划分的依据,采用Louvain社区检测算法生成以热电联产为中心的电热双重集群。最后,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无摘要
工件的视觉判别是实现机械手抓取工件的重要环节,如何对姿态变换后的工件进行视觉识别及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工程研究价值。设计了工件姿态变换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工件姿态变换的视觉识别问题。首先,采用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实现了工件目标图像的分割。其次,针对工件在水平面旋转姿态变换及在三维空间进行姿态变换两种情况,分别选取单个工件、部分遮挡工件及部分重叠工件构建图像样本,并实现了七个特征不变矩的提取。最后,将工件训练样本的五阶矩、七阶矩的平均值作为工件种类分类目标,采用Parzen窗对待识别工件类型进行概率密度估计,并用带惯性的粒子群算法对Parzen窗估计结果进行优化,克服Parzen窗估计的多峰值问题,实现了对工件摆放类型的准确判别。关键词:工件姿态;不变矩;Parzen窗;视觉识别
以络合萃取法实现了稀溶液中甲酸的富集。确定了高分配系数的萃取体系。根据传质基本方程建立了传质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油水体系中的传质过程,确定传质控制步骤为甲酸自水相至水油界面的传质。计算了分/散尺寸对体系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油相比高,体系的传质系数低,界面积小,以油水微分散乳液实现萃取过程,传质效率仍不高。引入惰性气体,并构建气油水体系,计算并分析了气油水体系中的传质过程并优化了气相加入量,结果表明,气相的加入可以有效促进传质过程。设计了双重膜分散设备,制备了微///////米尺度的气
为了研究钢铝自冲铆接头剥离失效行为,对5754铝合金和Q235钢异质自冲铆接头进行了剥离试验及仿真研究。建立了基于MMC失效准则的T型自冲铆接头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接头在剥离工况下的拉伸失效过程进行仿真,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接头的剥离失效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表征接头在剥离工况下的失效形式及力学性能;铝-钢接头因上板与铆钉分离失效,剥离过程中加载侧钉脚和钉头区域易产生应力集中,上板加载侧铆孔区域最先发生失效;钢-铝接头失效形式为铆钉与下板分离,剥离过程中加载侧钉头边缘及钉脚内壁区域易出现应力集中,下板铆扣区域发生脱层损伤,脱层损伤区域向非加载侧铆扣区域扩展。
该文主要研究一种改进的新型全装配式组合梁结构,主要包括:全预制混凝土楼板、TJ型紧固件(抗剪连接件)、C型钢导槽、钢梁,其具有无现场湿作业,安装制作精度要求低,可局部更换、循环使用等优点。为研究此新型组合梁连接件的抗剪性能,在考虑钢导槽间距、紧固件预紧力、紧固件类型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6组试件,共12次推出试验。根据螺杆顶帽的不同,紧固件类别分为A、B两类,A类紧固件的螺杆端部万向铰为工厂加工成型,B类紧固件的螺杆端部万向铰为德国产的标准件(直接拧入螺杆端部即可,无需加工螺杆端部)。在试验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紧固件和新型组合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类各试件表现出良好的残余强度稳定性,B类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较A类曲线更为光滑,具有明显的强度下降段;组合梁连接件拆卸后重新安装不会导致抗剪性能的降低;组合梁连接件受力后不拆卸并复拧(再次施加扭矩)后抗剪性能有所提升;300 mm钢导槽间距试件的抗剪性能明显优于450 mm与600 mm;该文提出的紧固件预紧力计算公式与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紧固件的抗剪性能。
综合集成研讨厅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论之一,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研究热度相对有所下降,其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能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是否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此,首先梳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基本理论,分析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堵点和问题;然后通过文献计量的方式,总结分析其近年来的研究趋势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综合集成研讨厅与大数据技术、知识管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机遇,探索智能技术支撑下综合集成研讨厅在战略评估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系统科学领域的方法理论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无摘要
为了减小海流能发电机组在弱阻尼状态下的传动链谐振,借鉴风电领域的动态加阻技术,为海流能传动链设计主动阻尼控制器,通过海流能发电机组的转矩控制系统,给发电机施加和转速波动方向相反的波纹转矩.主动阻尼控制使传动链系统极点远离虚轴,为传动系统增加等效阻尼,减小谐振.为了准确得到传动链的低阶模态,利用多体系统法和有限元仿真方法,对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辨识,根据传动系统拖动实验的转速波动信号,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通过Matlab/Simulink的建模仿真以及650kW海流能机组在低流速工况下的等效海试实验,验证了主动阻尼控制对传动系统的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利用甘肃和青海两省固定宽频带地震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挑选高质量SKS震相,联合使用最小切向能量方法和旋转互相关方法获得230对高信噪比分裂参数;同时对接收函数中Pms震相随方位角的变化进行拟合,得到了24个台站的地壳各向异性分裂参数.整个区域SKS分裂快波方向均值为123°,Pms分裂快波方向均值为132°,且大部分区域SKS、Pms快波方向与地表构造走向相一致,说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以岩石圈垂直连贯变形为主,地壳上地幔相互耦合.SKS、Pms分裂时差均值分别为1.0s和0.6s,显示地壳各向异性对于SKS分裂时差有较大贡献.昆仑断裂附近Pms、SKS分裂快波方向与昆仑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说明昆仑断裂可能是岩石圈尺度深大断裂;而阿尔金断裂东缘二者快波方向显著差异意味着阿尔金断裂在东缘可能仅为地壳尺度的断裂.
无摘要
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3D打印过程中,需要对打印喷头和打印平台加热床进行加热,直到打印材料所需的温度才能开始打印,由于加热系统存在的时间滞后性和稳定性差的缺点,使加热过程既耗时又浪费能源。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控制打印喷头和打印平台加热床加热过程,并建立了控制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对FDM3D打印机加热系统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D控制方法,具有超调量小、响应速度快、控制效果更稳定的优势。
宇宙时空的加速膨胀是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探索其背后的物理机制是当前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关键科学任务.在此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1)如何从海量观测数据中提取暗能量相关的核心信息?(2)暗能量是否具有动力学性质?(3)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暗能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联合多种探测手段,通过精准测量宇宙的膨胀率和结构形成来获取暗能量性质.大型星系红移巡天为暗能量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我们从巡天样本中提取重子声波振荡(baryonacousticoscillations,BAO)和红移空间畸变(redshiftspacedistortions,RSD)等重要的宇宙学探针,分别用于测量宇宙的膨胀率和结构增长率,开展暗能量研究.大型巡天项目斯隆数字巡天(Slo-anDigitalSkySurvey,SDSS)已成功获取了百万量级的高质量星系光谱,测绘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三维图像,并将宇宙距离测量精度提高到1%,在高精度暗能量检验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过去10年内国际上最大的星系红移巡天项目--SD
决明子乃决明(CassiaobtusifoliaL.)的干燥成熟种子,被中医界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本研究探讨决明子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并鉴定其中的短肽。决明子蛋白经过碱性蛋白酶水解2~6h,以超滤膜技术产生<3000u肽组分。UF2h(2h水解产物分离出来的<3000u组分)表现出最强的ABTS·+清除能力(EC50=229μg/mL)和铁螯合能力(EC50=89μg/mL)。经过热处理和模拟胃肠消化后,UF2h的ABTS·+清除能力都得以保留。UF2h仅在模拟胃肠消化胃后保留铁螯合活性。试验通过使用固相萃取,凝胶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UF2h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分析,鉴定了四个肽:PMPVR(599.29u),FETLPF(752.34u),KMRDNL(775.37u)和LDESKRF(893.50u)。计算机分析预测,在模拟胃肠消化前,四个肽皆无毒无过敏性。胃肠消化后,四个肽释放的片段仍无毒,仅PMPVR和KMRDNL释放的肽片段无过敏性的。UF2h及其活性肽可作为抗氧化剂,用
目的研究外加电位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点蚀和再钝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极化、恒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多种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系列电位与混合电位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点蚀敏感性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分析钝化膜点蚀形貌和元素含量。结果在60℃的饱和CO2的10g/LNaCl溶液中,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区间为−0.394~0.168V,但电位在−0.100~0.168V之间,即亚稳态点蚀区时,电流出现一定的波动。在钝化区极化时,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稳态电流密度非常低,随外加电位的升高而略有增加,极化后试样表面无点蚀;在亚稳态点蚀区,极化的电流密度较高,极化后,试样表面出现明显的点蚀坑;混合区极化时,电位从0.1V转换到−0.1V时,电流密度急剧下降,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电流值。XPS结果表明,在钝化区电位极化后,Cr、Mo元素含量有所升高,而Fe元素发生了选择性溶解。结论Cr、Mo元素是耐蚀性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存在可促进
随着待勘探目标地质体越来越复杂且埋深增大,单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突显,综合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技术及相应数据已成为现今必然趋势。为此,提出基于多元地质统计学的交叉-变差函数建立速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岩石物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引导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基于岩石物理关系的多重约束反演,实现电-震联合建模。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电-震联合建模约束反演可逐步降低单一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提高对目标地质体的识别能力。非地震与地震方法所得结果相互印证,展示了该联合建模约束反演技术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触头作为真空灭弧室的关键零件,其性能好坏对真空灭弧室的综合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触头的耐压值,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真空溶渗Cu-Cr50触头研磨工艺对触头表面粗糙度、形貌、平面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研磨工艺下的极限工频耐压变化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此次试验的研磨时间内,研磨能够降低触头表面粗糙度,改善触头表面形貌,对平面度没有影响.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粗糙度会逐渐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不再变化.通过研磨工艺可有效的提高真空灭弧室的极限工频耐压值,降低导电回路的电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