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为了研究带纵坡的曲线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以某匝道桥为原型,设计制作几何相似比1∶10的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分别沿犡向、犢向和犡+犢向输入地震动,分析水平地震作用下曲线梁桥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地震波犡向输入使主梁产生平动兼有转动,在平面内产生弯曲,犢向输入时,主梁的转动效应较小;高墩对桥墩位移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桥墩位移响应与地震波输入方向之间的角度越小,桥墩位移越显著,固定墩在地震波双向输入时更加不利;支座位移与地震波输入方向之间的角度越小,支座位移越大;地震波犡向输入时,低墩处容易产生落梁、高墩处主梁容易与桥台挡块碰撞,犢向输入时,高墩处容易产生落梁、低墩处主梁容易与桥台挡块碰撞。
无摘要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形状态直接影响轨道维护质量和旅客舒适度,受各种因素影响逐步出现了各种线形偏差问题,影响线路运营品质和安全。本文研究采用一种不影响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桥梁顶升及移梁纠偏理论及技术,对运营高速铁路桥梁沉降与偏移进行整治,并以工程案例加以验证,以期为同类问题整治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利用内力相互传递的作用机理和摩擦阻荷原理,以桥墩作为竖向支撑和平移反力系统,提出了满足高铁运营安全条件下的高铁桥梁移梁理论方法;(2)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提出了顶升移梁纠偏时单次顶升量宜控制在10ram以内和平移量的最大值不应超过30mm;当采用隔墩纠偏时,单次平移量最大值不应超过10mm;(3)通过实际案例验证,纠偏平移总体精度可控制在3mm左右,完全满足运营高速铁路桥梁沉降与偏移整治精度和轨道精调精度要求,且能同时实现桥梁墩身沉降和偏移病害处理;(4)本文研究对运营高速铁路桥梁沉降与偏移整治具有指导意义。
无摘要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孔加工中,微孔加工是一项重要的加工技术。微孔加工中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入口钻头的剥落效应和出口的推挤效应引起的。孔壁损伤主要由钻削温度过高导致层间树脂软化、粘刀,影响刀具切削质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对直径为1m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孔的轴向力和钻削温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微孔质量。结果表明,控制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轴向力和层间温度,提高成孔质量。
秭归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519m的中承式桁架换桥。针对该桥设计基准风速高、三峡库区多震的建设条件,以及大跨单换换桥换上立柱高度差别大、桥面梁从肋间穿过的结构特点,以全桥纵、横向静、动力性能及稳定性综合最优为目标开展换梁约束体系设计。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墩梁固结布置、肋间弹性约束刚度对结构静力响应、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确定采用纵向P1"P3立柱墩梁固结、2号肋间弹性约束刚度取值4000kN/m、横桥向一侧活动一侧固定的约束体系最优。在该约束体系的基2上,对比分析采用拉索减震支座前、后的地震响应,通过参数分析确定拉索自由行程、拉索刚度取值分别为5cm、5X104kN/m时最优,此时E2作用下换梁间横向最大位移较采用普通盆式支座时下降47_。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为了解高铁桥梁整体式减震榫的疲劳性能,确定其低周疲劳寿命,提出采用临界平面法和能量法组合的方法对减震榫的低周疲劳寿命进行预测。该方法以临界平面上的塑性应变能作为减震榫的疲劳损伤参量,通过坐标变换法求得减震榫在给定榫顶水平位移下最大损伤平面上的塑性应变能,然后根据塑性应变能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幂指数函数关系进行疲劳寿命预测。通过3个减震榫试样的低周疲劳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减震榫试样的低周疲劳预测寿命与试验寿命相差很小,提出的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减震榫的低周疲劳寿命。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