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规划了6条跑道、4个航站楼。该机场依托高铁、高架道路、地铁、自动旅客运输(APM)系统、个人快速运输(PRT)等构建综合交通体系。针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布局,论证了该机场建设APM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对机场内部客流进行分析预测,确定APM系统的建设规模。结合航站楼布置对2个选线方案进行对比,最后推荐采用“C形”方案串联4个航站楼。给出了近期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
该文以钢-混凝土叠合梁斜拉桥施工工艺调整为背景,分析单节段循环浇筑湿接缝和滞后一个节段进行湿接缝浇筑对于施工监控的影响,包括对钢梁恒载切线累计位移、制造线形、成桥索力影响等;以施工工艺调整前所确定的钢梁制造线形和成桥索力为目标,允许施工索力在一定区间变化,基于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了施工索力调整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叠合工艺调整影响了叠合梁刚度形成过程,如果工艺调整后不进行施工索力调整,则控制点切线累计位移偏差显著,对实例桥梁而言最大达到2.2m;②如果限定施工索力只在较小的区间变化,则施工索力难以适应原制造线形和成桥索力;如果放松施工索力调整区间,则可以较好地适应;③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施工索力调整计算,可以较好地兼顾控制点切线累计位移和拉索成桥索力等优化目标。
无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总线的频谱分析仪自动检定系统实现方案。该系统使用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对频谱分析仪自动校准、自动出具证书的功能。GPIBLabVIEW和VC++编程软件,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仪征水道整治工程基床整平具有水深、流速大、能见度低、工程量小的特点,现有的整平方法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自主研发水下基床自动化整平装备,通过总体结构设计、自动化整平控制系统研发、自动化整平施工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实现复杂水文环境下水下基床自动化整平施工。该装备整平精度高、施工效率高、综合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国软土地基分布广泛,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工程建筑物时,不同位置上产生的变形量大小不同,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高等级公路常因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服务性能降低甚至发生结构性破坏。为了避免这些破坏的产生,需研究软土地基病害和其不均匀变形在道路面层结构中的传递机理,本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地基-路堤-路面协同作用的力学模型,在建立的ABAQUS数值模型中,由上至下各层分别为面层、路堤、砂垫层、淤泥质黏土4层。分析了不同路堤填料路堤在不同车辆荷载、填筑高度及填料模量下的变形规律:土石混合料路堤的沉降最大沉降量和车辆轴载及路堤填筑高度均成正比,沉降量随着填筑材料模量的增加不断减小,且减慢速率不断减小,并提出了地基-路堤-路面三者组合的变形协同机理。发现沉降量在道路结构中向上传递会叠加路堤压缩变形以及道路结构层的厚度变化,且随高度逐渐减小的协同变形。地基-路堤-路面模型的整体变形规律为:软土地基施工结束后,在路堤和路面填筑过程中发生固结,水分排出引起沉降,沉降曲线为沿道路中线对称的抛物线形状。分层填筑路堤时,填料进行固结作用产生竖向变形,但与软土地基
预应力简支箱形梁结构稳定、截面刚度大、抗扭性能好、质量小、节约材料用量,但在码头中的应用少于铁路和公路工程。针对码头工程中预应力简支箱形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对箱形梁的结构选型、使用要求、内力计算、截面配筋及应力验算等设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码头轨道梁采用后张预应力单箱双室简支梁,能够满足大跨径、大荷载的使用要求,从而对大型深水泊位的方案选择、平面布置、结构选型等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针对装备虚拟训练中的训练效果评估的不足,对虚拟训练评估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评估系统的框架。研究成果可为完善装备虚拟训练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为了研究不同级配冷再生混合料的早期强度评价指标及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在RAP料中掺入不同比例的新集料,设计出4种不同级配的冷再生混合料,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了不同级配混合料的最佳掺水量。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最佳乳化沥青用量确定方法的不足,以试件含水率为2%作为试件的试验状态。根据剩余含水率及强度检测结果,确定了采用静压试件在25℃鼓风烘箱中养生27h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评价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早期强度的指标。以早期抗压强度和干、湿劈裂强度为指标,确定了不添加水泥时冷再生混合料在不同强度指标下对应的OEC。基于冷再生料早期强度,提出了以早期抗压强度为指标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最后,以早期抗压强度为指标,确定了不同级配混合料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结果表明:同一强度指标下,4种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大小顺序为XL40>XL30>XL20>XL10,表明随着新集料掺量的增加,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也逐渐增加;同一冷再生混合料下,3种强度指标最大值对应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大小顺序为OECd>OECw>OE
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与相互作用力的拥挤行人流仿真模型,研究步行设施内疏散行人流拥挤踩踏现象.通过单个行人占据多个元胞空间,定义行人刚体部分与弹性部分,实现行人弹性化处理;以行人间拥挤力、摩擦力等相互作用力,描述疏散行人间的相互影响.模拟再现行人疏散过程中的移动阻滞、相互挤压,以及连续踩踏等现象.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行人吸收系数和抗踩踏系数,能有效控制行人挤伤次数和踩踏行人数量;疏散出口附近区域是拥挤力累积顶区,极易发生踩踏现象,且踩踏现象具有滞后性.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尚未开发的天然建港岸线资源所剩不多,近年来在沿海可以利用的地区已建设或规划多个大型挖入式布局港池。挖入式布局的港池因具有充分利用岸线、掩护条件优越、便于管理等特点,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港池设计波要素是码头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参数之一,而目前主流的商业软件MIKE21SW波浪模型、MIKE21BW波浪模型在对大范围港池的港内波浪场进行计算时各有欠缺。以横沙大型港池为例,比较几种不同波浪推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提出了结合MIKE21SW、MIKE21BW两种波浪模型进行叠加的推算方法。
结合各城市地铁车辆基地的生产管理现状,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和C/S(客户端/服务器)相结合的系统架构,设计了一套可应用于提高地铁车辆基地生产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车辆基地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网络结构设计,以及系统的收车、发车、调车、检车、司机派班、站场监控与现车等各子平台的功能设计。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已在成都地铁5号线得到具体应用。
传统围岩松动压力计算理论不能考虑膨胀土隧道增湿软化和膨胀效应引起的应力增量。文章以南京平山软弱膨胀土隧道为工程背景,对松动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基于太沙基理论将围岩强度软化、增湿膨胀的影响加以考虑,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围岩压力数值计算方法--“极限平衡数值法”。文章运用有限差分软件3D分析了围岩在增湿软化、膨胀前后应力变化情况,并分析了隧道埋深、降雨影响深度和围岩膨胀率的影响效FLAC果。结果表明:围岩松动压力可以通过“极限平衡数值法”得到,且其大小受围岩软化、膨胀特性影响显著;随着降雨影响深度以及围岩膨胀率的增大,松动围岩压力逐渐增大;适用于膨胀土隧道松动压力计算公式中的修正系数的大小与降雨影响深度以及围岩膨胀率成正比,与隧道埋深成反比。
对大型隧道结构火灾全过程的热力学行为及破坏机制的深刻认识,是保障隧道结构火灾安全性能的关键&为高温下隧道体系的热力耦合响应,文章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调研,总结前常用的三类研究方法,并其各自优劣进分析。在此基础上,有研究方法的不足与其在性、可靠性及实施方面的题,基将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思路,提岀型隧道特性的合试法框架,并对其基本原理及体系进行概述。该方法目标通过共融、实时交互,实现对大型隧道结过程中隧道结高温力学特性的,为复杂隧道的题提供新技术&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的非线性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点模型、小波变换、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变点模型将车站进站客流数据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时间段;然后,使用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分析确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之后,分别采用ARMA模型与小波ARMA组合模型对北京市某地铁站的进站量进行客流预测,并对预测结果的误差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过对比分析表明,小波ARMA组合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未来的短时客流,预测效果优于单一ARMA模型,计算速度也能够满足短时预测的需求,该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提供参考建议.
现行高速列车速度通常通过速度传感器获得然而速度传感器出现问题会引起列车故障可靠性采用无速度传感器技术的全阶磁链观测器法,,论设计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观测器增益矩阵,并依据,高速列车速度估计算法同时给出速度估计对电机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在不增加系统结构复杂性的前提下降低系统的,根据区域极点配置理,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牵引电机转速自适应律提出,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仍能准确估计出列车的速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机参数偏差较大的情况下
研究目的:在隧道工程砂层劈裂注浆或压密注浆工程中都伴随着砂层的压密现象,被压密砂层性能的提升幅度对于注浆加固体的整体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以黏聚力、内摩擦角、渗透系数作为表征砂层压密加固效应的性能指标,以青岛地区含黏性土砂层为典型砂层介质,测试不同黏性土含量条件下砂层性能随压密程度的增长情况,获得砂层各项性能指标与所受压力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黏性土含量对被压密砂层性能提升幅度的影响,提出以临界黏性土含量为指标的砂层压密加固有效性评价标准。研究结论:(1)注浆压密作用可显著提升砂层的各项性能指标,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砂层黏聚力增长了30.8-87.6kPa,内摩擦角提高了13。~15。,渗透系数降低了2~5个数量级;(2)被压密砂层性能提升幅度与黏性土含量正相关,当砂层黏性土含量小于临界黏性土含量时,砂层无法通过压密手段进行有效加固;(3)该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隧道工程穿越砂层注浆加固领域,对注浆设计有一定借鉴作用。
研究目的:城际铁路是介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最高设计速度200km/h,技术标准采用国铁制式,运营管理借鉴地铁经验。本文通过对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定义进行阐述,对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说明,并与200~250km/h客运专线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充分体现城际铁路服务于区域性城市和“高密度、小编组、公交化”的技术特点,突出《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经济性。研究结论:(1)城际铁路是指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旅客列车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2)城际铁路仅服务于区域性城市群内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单独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3)城际铁路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运营,重要节点应考虑与铁路网互联互通或换乘的条件;(4)本文对城际铁路的建设和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度高,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研究将北斗定位系统应用于边坡监测的可行性。对北斗监测工作站进行精度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位移测量精度在2mm以内。依托深圳一降雨蠕变型边坡,将北斗监测设备布设在该边坡上,通过在内,沉降测量精度无线传输模块以及太阳能供电实施自动化监测。北斗定位系统监测结果与全站仪监测数据吻合较好,可应用在边坡5mm4G的自动化监测中。
针对深埋隧道开挖引起的侧墙片帮问题,以深埋隧道侧墙拉裂-滑移式片帮为研究对象,根据摩尔-库伦准则和片帮体极限平衡方程,建立了片帮体在支承压力、自重应力及剪切面上滑移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模型,推导了片帮岩体的前缘高度、水平坍塌宽度、后缘张拉裂隙深度及其上下限值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岩体重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隧道侧墙前缘高度、水平坍塌宽度及后缘张拉裂隙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侧墙发生拉裂-滑移式片帮时的水平坍塌宽度与侧墙岩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成负相关关系,与岩体重度和侧墙高度成正相关关系;而片帮体后缘张拉裂隙深度却与侧墙岩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成正相关关系,与岩体重度和侧墙高度成负相关关系。当岩体重度和侧墙高度一定时,可通过增加岩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来控制侧墙的拉裂-滑移式片帮。侧墙单斜面剪切破坏是拉裂-滑移片帮的一种极限情况,当侧墙岩体的力学指标满足一定条件时,侧墙岩体由拉裂-滑移发展为单斜面剪切片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某隧道区间侧墙片帮岩体的前缘高度、水平坍塌宽度及后缘张拉裂隙深度等关键参数,为深埋隧道侧墙岩体片帮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计算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