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无摘要
通过对完全相同的装配式高层剪力墙结构和现浇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现场实测随机振动分析,所获得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等模态信息可有助于装配式结构动力性能及抗震安全分析。结合同条件装配式结构和现浇式结构的现场对比模态测试,进一步按照YJK、MIDASGen两种有限元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规范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掌握了理论和实测自振周期等的差异,获得了对两种结构模态方面的新认识。
高分子中间膜是夹层玻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与夹层玻璃的安全性紧密相关。热塑性、热固性中间膜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在低应变率(0.1s-1)下,对典型的热塑性[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离子性中间膜(SG)]和热固性[交联EVA中间膜(PVE)、交联EVA/PC复合中间膜(SGE)]中间膜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单轴静力拉伸和撕裂试验。结果表明,4种中间膜的抗拉伸和抗撕裂性能随温度升高而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SGE的耐高温性能最佳,在120℃时仍能保持较高的拉伸和撕裂强度;PVB的耐高温性能最差,当负载温度高于40℃时就基本丧失了拉伸和撕裂强度。
在我国大力发展乡村绿色住宅的背景下,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对浙江地区的乡村住宅进行了深度调研与分析,发现目前南方乡村住宅特别是浙西乡村住宅发展存在的问题,以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的建筑绿色性能为目标,结合当地传统民居的绿色营建技术和相关理论,开展乡村绿色住宅研究,提炼出基于地域适应性的乡村绿色住宅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法,并总结出绿色节能的适宜技术,以衢州市五龙村为例进行了乡村绿色住宅设计实践,为南方地区乡村绿色住宅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对三峡大坝工程和长江航道造成巨大威胁。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资料、长期现场巡查、人工GPS位移监测数据、近1年的全自动监测数据等,深入分析该滑坡在库水涨落及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演化规律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滑坡坡体结构、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控制了木鱼包滑坡的变形,库水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库水位由145m升到155m左右,月位移量为最小值;动水压力向坡内,滑坡变形最小;库水位155m上升至175m期间,库水入渗前部坡体,对滑坡前部抗滑段形成浮托减重效应,变形有所增加。库水位由175m下降到170m左右,累积位移形成阶跃,坡受向坡外动水压力和浮托减重效应作用,月位移达最大值。库水位由170m降到145m期间,浮托减重效应作用减小,月位移量降低。目前,木鱼包滑坡变形趋势减小,产生大规模滑动的可能性较小,但须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机制研究。关键词:木鱼包滑坡;位移阶跃;浮托减重效应;变形规律
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外层钢丝径向位移有着明显的线性关系,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拟合得到线弹性阶段内各规格最外层钢丝径向位移的计算公式,可为拉索结构的索夹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在现有二维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正态分布随机数来模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厚度的非均匀性,并耦合氯离子扩散、钢筋锈蚀和混凝土损伤,建立了海工结构服役寿命预测细观数值模型.研究表明:由氯离子扩散引起的单根钢筋非均匀锈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形成3条主裂缝,3条主裂缝之间夹角约为12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界面过渡区加速了氯离子扩散,次要原因是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劣化;在相同钢筋锈蚀量条件下,非均匀锈蚀钢筋混凝土比均匀锈蚀钢筋混凝土的服役年限短,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形态也不一样;数值模拟的氯离子含量分布、裂缝形态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值模型的可靠性.
为研究圆钢管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短柱的轴压性能,完成了7根外径219~273mm的圆钢管钢纤维RPC短柱轴压性能试验,分析了套箍系数、径厚比对轴压试件荷载-应变曲线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箍系数ξ在0.63~0.88时,荷载-位移曲线在峰值荷载后出现下降段,短柱呈现剪切破坏模式;当ξ≥1时,在到达峰值荷载后,荷载下降幅度明显减小或出现回升趋势,短柱呈现腰鼓形破坏模式。在达到峰值荷载的85%之前,试件处于弹性阶段,钢管纵向应变大于横向应变;弹塑性阶段,钢管横向应变增加较快,其横向变形系数超过钢管的泊松比并逐渐增大,钢管对RPC的约束作用不断增强。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其横向变形系数减小,钢管对核心区RPC约束效果降低。
目的研究端部U型锚固和沿全梁U型锚固对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作用效果.方法以两种U型锚固方式的BFRP加固钢筋混凝土试验梁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有限元模拟混凝土裂缝扩展,利用界面粘结单元计算BFRP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应力,分析两种U型锚固形式下BFRP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扩展、界面应力、BFRP应力以及加固梁的失效机理.结果端部U型锚固下BFRP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高于全梁U型锚固的加固梁,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位置的局部高应力向两侧移动,界面应力和BFRP布的拉应力沿全梁分布更均匀,加固梁易产生界面剥离破坏;而全梁锚固的加固梁U型箍间裂缝位置处的BFRP局部应力增加迅速,易发生局部BFRP布拉断破坏.结论当BFRP加固混凝土梁只产生剪切裂缝时,全梁U型锚固的加固效果好于端部U型锚固方式,全梁U型锚固下BFRP加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更高、变形更小.
目的分析圆柱形蓄冰桶入口温度、载冷剂流量以及盘管与冰桶之间外径比例大小对融冰过程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蓄冰桶内融冰放热过程的传热数学模型,模型使用MATLAB进行求解,并使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求解过程的比较验证。结果当流量一定,进口温度为8℃,10℃和12℃时,对应的最终出口温度分别为7.4℃、9.3℃和11.2℃;当进口温度一定,流量分别为0.2L/s、0.3L/s和0.4L/s时,对应的最终出口温度分别为9.3℃、9.6℃和9.7℃;以盘管与冰桶外径比例为0.04时作为参照,当比例分别缩小为0.033、0.027和0.02时,蓄冰桶的完全融冰时间与原来相比分别延长45%,81%和136%。结论传热流体的入口温度越高和流量越大,其释冷速率越大,整体的融冰时间越短,载冷剂的流量变化对融冰半径和释冷量的影响很小。在换热流体进口温度和流量一定时,换热盘管与蓄冰桶外径比例越大,在短时间内对应的出口温度越
无摘要
由于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瓦斯隧道工程施工危险度较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隐蔽性与不可预见性,极其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确保有效地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因为在公路瓦斯隧道施工中,瓦斯属于极其严重的地质灾害。虽然随着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公路瓦斯隧道工程,也不断大幅度地提升了隧道瓦斯施工的技术,但是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具有较强的变化性,常常在施工过程中突发各种情况。所以公路瓦斯隧道施工需具备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与技术,从而确保能够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以及有效地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气象观测表明,下击暴流的风暴中心是移动的,风暴的移动会对风场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风暴移动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考虑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数值模型,并通过可移动喷口的冲击射流试验结果表明:移动下击暴流风场在风暴中心前缘存在较大环涡,形成弓形分布的极值风速区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域,最大水平风速出现在距离风暴中心为射流速度);风暴后方水平风速被减弱,最大风速出现在近地面竖向风速随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受风暴移动的影响,在风暴中心区域,竖向风速向风暴移动方向一侧倾斜;在风暴中心区域以外,竖向风速主要由环涡引起,较大竖向风速主要分布于风暴中心后方以及风暴中心前方风暴的移动导致风场中测点风速和风向随时间变化显著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结构精细化建模,在索穹顶结构中建立多根环索,研究索穹顶结构的静力性能及对使用荷载状态下的环索,提出系统的建模方法,进行环索弯曲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环环索内力分布规律弯曲角度以及索丝不同层数等因素,对弯曲工况索控制截面索丝应力的不均匀分布规律、下的环索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环索应力不均匀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荷载状态下,环索内力从内到外均匀增加;弯曲工况下索丝应力不均匀分布现象相对于直拉工况更加显著,故弯曲工况下应将环索初应力放大倍;环索截面不均匀程度随索力增加而减弱,随索丝层数增加而增强,环索应力不均匀性随弯曲角度增加而同时考虑初始应力比。。。1.7~2增加
随着我国在能源、水利等方面基建规模不断扩大,适应于此类工程的各类型小郭洪涛(1976-),男,河南南阳人,毕业于北方断面隧道工程日益增多,此类型隧道因其使用功能不同,一般采用小断面、大坡度的设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学士,高级工程师。计标准,由于特殊的隧道横、纵断面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特殊风险和难度,施工专业方向:地下及隧道工程。组织也较铁路和公路隧道区别较大,文章结合核桃峪煤矿输煤皮带栈桥工程的隧道施工案例,对此类型隧道风险管控和施工组织进行探讨。
主管为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支管为空钢管的K形搭接节点,按主圆支圆和主方支圆两种形式加工制作了4个节点,对节点两个支管通过同步往复加载,研究主管通过夹层混凝土加强的K形节点破坏模式、承载力、耗能性能等。分析了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延性系数、能量耗散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未加强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表面塑性破坏,主管夹层灌混凝土的加强节点为支管拉裂破坏;主管夹层灌混凝土提高了节点的刚度和承载力,对于方管尤为显著,但对节点的延性影响不大;相比主圆支圆的未加强试件,夹层灌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的试件承载力分别提高了43.7%和52.1%,节点累积耗能分别提高了57.6%和64.0%;相比主方支圆未加强试件,夹层灌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的试件承载力分别提高了66.7%和64.7%,节点累积耗能分别提高了39.8%和21.7%,但主管夹层灌普通混凝土和灌粉煤灰混凝土对节点的加强效果区别不大。利用ANSYS软件对试验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并选用主管空心率、支主管直径比及支管径厚比进行参数分析。分析表明:随主管空心率的增大,节点耗能能力和承载力有所减小;
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方式在个体耕作与集体计划之间摇摆,未找到有效的乡村发展模式。对云南省通海县的花卉产业实地调查发现:名义上的“花卉合作社”实际已转变为自发的无共同资产共同管理的“花农协会”;同时,花卉公司-花卉小农的合作机制是包容性乡村发展的重要制度。种植规模是家庭承包制下小农种植初始期高“退出率”的重要因素,由此推论通过非农就业提高留守农民的种植耕地规模,可望实现兼顾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包容性乡村发展。
考虑地基横观各向同性和非均匀性,建立孔隙率、密度、剪切模量及渗透系数同时随深度变化的非均匀饱和地基模型,模型中考虑参数间的耦连影响,并引入非均匀因子表征地基的不均匀程度。基于Biot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以土骨架位移和孔隙水压力为基本未知量的控制方程,采用微分算子法对控制方程进行解耦求解,推导出非均匀饱和地基中瑞利波的频散方程。将推导结果分别退化到均匀饱和地基和单一弹性地基,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通过数值算例,对非均匀饱和地基中瑞利波的传播速度、衰减系数及位移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频区,饱和地基的非均匀性对瑞利波传播速度、衰减和位移都有显著影响,质点运动轨迹也由此发生变化;随着频率的升高,这种影响逐渐减小,当频率趋于无穷大时,瑞利波速度收敛于弹性地基中的波速;地基非均匀性增大了瑞利波的传播阻抗性,瑞利波位移加速衰减,传播深度小于均匀饱和地基。随着非均匀性增大,质点竖向位移的衰减快于水平位移,这种差异造成质点椭圆运动轨迹的扁率减小。此外,地基中非均匀土层厚度越小,则地基非均匀程度越高,对瑞利波的传播影响越大。关键词:非均匀地基;瑞利波;频散;衰减;位
通过10根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梁式试件的拉拔试验,研究了箍筋间距、拉拔钢筋黏结长度对钢筋-地聚物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箍筋间距从150mm减小至100mm时,钢筋-地聚物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增加较少,但是试件的延性明显提高;随着黏结长度增加,试件由黏结破坏变为受弯破坏;对于直径d=18mm的拉拔钢筋(变形钢筋),7d的黏结长度可使其在钢筋-地聚物混凝土界面黏结破坏前屈服。将试验结果与已有文献中的钢筋-普通水泥混凝土梁式拉拔试件以及钢筋-地聚物混凝土中心拉拔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所制备的地聚物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结强度不低于相近试验条件下普通水泥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结强度;采用梁式拉拔试验测得的钢筋与地聚物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高于相同试验参数下采用中心拉拔试验获得的黏结强度。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常用的叠合外墙进行技术分析,并重点对底部加强区的叠合外墙进行保温一体化设计、生产与施工,将传统湿作业施工方法和现阶段的干湿作业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作了对比。介绍了底部加强区保温一体化叠合外墙的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并且对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了相应的分析。通过应用实例展望了装配式建筑底部加强区保温一体化叠合外墙成套技术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