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为了解拉萨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现状,进一步为当地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对拉萨某传统民居的冬季室外气象环境和室内热环境进行了长期测试与结果分析。并根据当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提出不舒适度日数(UCDD12)作为评价室内温度与最低舒适温度差距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该传统民居未生火炉的人员活动房间室内温度波动较小,但不舒适度日数过大,原因是室内热源不足、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应利用当地丰富且稳定的太阳能资源及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设计以改善室内热环境。
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工程的场地设计,对会展类项目场地的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管道综合设计、道路设计及绿地设计等内容的设计过程进行研究,介绍了会展类项目场地设计的特点、难点及重要性,为相同类型项目的场地设计提供参考。[
城市收缩是城市发育过程中一个客观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在梳理收缩城市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围绕人口、经济、空间这三个核心要素,提出了一套新的多维度收缩城市概念体系。然后,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我国2010~2015年间的各类收缩城市,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内在驱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2010~2015年,我国的单维度收缩城市以人口收缩城市为主,共计214个;经济收缩城市和空间收缩城市相对较少,分别为59个和21个。此外,我国还存在28个双维度收缩城市,3个全维度收缩城市。(2)东北地区是我国各类收缩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域。(3)各类收缩城市的驱动机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4)基于多维度收缩城市概念体系,能够对收缩城市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式识别,更加精准地确定城市收缩的类型、范围及收缩程度,从而为城市调控与发展策略的制订奠定基础。
龙湖大桥是龙子湖周边生态治理开发项目中的重点工程,桥址位于蚌埠市东西向主干道的东海大道上,其为特大型桥梁,桥型结构新颖,为双飞雁式,施工技术复杂,且工期紧、任务重。为保证桥梁的预应力施工质量,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文章编制该技术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首先研究了劈裂和拔出两种破坏模式的再生混凝土的黏结强度理论,推导了箍筋约束作用下的黏结强度计算式。其次,根据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界面处径向变与移之间的关了裂和拔出破坏模式的黏结移曲线方程。最后黏结强度及黏结移曲线方程理论模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发现理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以杭州市某小区居住建筑为例,通过分析该建筑在采用外保温、内保温、内保温结合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等3种外墙保温构造条件的热工性能,研究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对保温层厚度的影响,探讨反射隔热涂料对于建筑节能的效果。提出了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作为外保温被限制使用后用于内保温的具体构造做法。
对盐石膏进行扫描电镜和射线衍射分析,获得其颗粒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并采用型流变仪研究盐石膏掺量XRS-SST对盐石膏水泥浆体屈服应力、塑性黏度和触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石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水硫酸钙和碳酸钙;盐石膏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属于宾汉姆流体模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浆体明显表现出剪切变稀现象;随着盐石膏掺量的增加,水泥浆体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都增大,触变性逐渐增强。
城市热岛与居民舒适健康和城市用能息息相关。太阳辐射作为热岛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其计算方法对认识和预测城市热岛有重要的作用。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单元。本文以广州作为华南典型城市代表,通过107个住区的调研统计得到典型住区的设计特征,以具有代表性的行列式和围合式住区作为测试对象,开展夏季晴天地面入射的太阳辐射测试,将测试值与计算值对比发现:直射辐射较强时考虑建筑一次反射的计算值更接近测试值,对全天而言,是否考虑反射的计算值相接近(根均方差(RMSE)相差3~13W/m2),本文建立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华南住区地面入射太阳辐射的预测。
为适应现代建筑工业化和震后结构性能快速恢复的需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RC)装配结构的震损可更换组合柱。进行了8个足尺可更换组合柱试件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可替换构造和轴压比等因素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按照“强柱弱消能件”原则设计的所有试件,塑性变形均集中于可更换消能部件上,在经历了3次1/50位移角幅值作用后,仍可实现试件的损伤部件原位替换;最大位移角不超过1/50时,替换前后试件的抗震性能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可替换构造均可实现试件的震损后性能恢复;所有试件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滞回耗能性能。采用加强型消能件构造的试件耗能性能最好;试件设计轴压比从0.3提高到0.5,其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同时延性没有明显降低;核心方钢管锚固于地梁的可替换构造B与核心方钢管未锚固于地梁的构造A相比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同时损伤部件的替换也更容易实现,但对连接螺栓的强度要求也更高。
随着我国大跨度桥梁工程建设中沉井基础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型沉井基础的整体沉降对高速铁路桥梁线型控制至关重要。以常泰长江大桥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主墩沉井基础为工程背景,详细分析了常泰长江大桥桥梁建设阶段沉井基础的整体沉降,并根据实际的沉井基础尺寸和地层分布,设计了对应的离心机模型试验,综合评估了该沉井基础在桥梁施工阶段的整体沉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沉井整体变形可分为缓慢增长、急剧变形、趋于平稳3个阶段;当土体压缩模量依据实际受力状态取值时计算得到的整体沉降量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工程荷载施加完毕时,该沉井基础整体沉降量约为225mm。该研究成果为常泰长江大桥主墩沉井基础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对类似沉井基础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分层总和法;压缩模量;离心机模型试验;沉降量
'利用岩石真三轴仪液压伺服机,采用定侧向加载方式对普通混凝土进行双轴受压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应力比下混凝土和态,应力的应力-应H试验结应力和峰值应应力对应应变)特,研究不同应力混当应力时,混凝土态轴受压`4应力较应力的大大,当!!1/<二0.2〜0.5时,!#应力行,2upf67混凝土双轴混凝土的行。研究结果对混凝土的应力-应凝土大时,试件状态。当!!筑二0〜0.2时,应力应力的大。应用234567受压结相对。同时基于23pf67对试程工程应用()*+混凝土`有大的。`双轴受压`,-./0+!J52BHF-***12345+(***1670+-FF2!055F2F2FF5!FF15!F10$1/,).2)'.2'%+$+)"3&43&5)'.67%+##3.2)$+#$)&2/)8&351%+)'%3$+%3.2Z"([\]ull1,+J[XU62,Z"AOZ=>y>lo3(l.AchitectureEn
院用二水石膏渊CaSO4窑2H2O冤和-CaSO4窑0.5H2O冤粉末分别部分取代铝酸钙水泥渊CAC冤制琢备了CAC混凝土袁研究了其在不同掺量下对CAC混凝土力学与耐久性能的影响遥试验研究了CAC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尧劈裂抗拉强度尧氯离子渗透性以及抗硫酸盐的侵蚀性能袁探究了CaSO4类型和掺量对各项指标的影响遥结果表明袁掺入CaSO4会降低CAC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袁但可显著抑制其后期强度衰减袁当CaSO4窑2H2O和-CaSO4窑0.5H2O掺量分别为6%和4%时袁CAC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衰减量最低袁Cl-扩散系数最小袁且在Na2SO4侵蚀溶液中劣化程度最低遥因此袁CaSO4窑2H2O和-CaSO4窑0.5H2O均可有效改善CAC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袁两者的最优掺量分别为6%和4%遥琢琢
生命周期评估经过60年的发展,评估体系与工具得到了拓展与完善。我国于1998年引入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然而发展至今,主要研究仍以国外相关工具为载体,以材料为对象,难以对建筑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分析指导。受评估地点、评估类型、数据库、评价方法的影响,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具有不同的适用特点。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各具特色的三种评估工具SimaPro、BEES和AIJ-LCA&LCW的评估机制、评估流程、数据来源和评估内容的梳理,分析各工具的功能特点与适用性,归纳总结我国在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研发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思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建筑设计前期为重点,贯穿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多目标、多层级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和工具平台形式,为我国建筑生命周期评估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目的冲孔桩在孔壁稳定前提下的成孔效率与提钻高度牢不可分,找到单次冲击锤头的最佳提钻高度,为成孔效率上限计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锤头在泥浆中下落,探究锤头质量、泄浆孔半径、泥浆黏度、泥浆相对密度对锤头运动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锤头在泥浆中自由下落约0.5s即达到最大速度,对应高度约1m;利用MATLAB的最小二乘法得到最佳提钻高度表达式为H=0.4467+0.0337Xm-5.6677Xd+21.2329X2d-0.2363Xw。结论锤头在泥浆中自由下落不超过1m(具体数值由参数确定)即可达到收尾速度,之后立刻触底,可实现最短速度内达到最大冲击功,从而实现成孔效率最大化。
2019北京世园会中国馆主体结构分为上部钢结构屋盖和下部混凝土结构两部分,对混凝土展厅部分结构设计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混凝土部分因展陈功能需要,局部设置大空间楼盖,且展陈方要求展厅活载≥10kN/m2。为满足大跨楼盖结构具有足够承载力,在部分混凝土构件中设置型钢。对结构进行了小震弹性和大震弹塑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部分刚度、承载力和延性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虽然结构主义建筑思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但是以赫曼赫兹伯格为代表的秉承结构主义思想的建筑师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学思想,能够带给我们建筑创作上的思考和启示。文章通过对赫曼赫兹伯格的代表作品比希尔办公大楼的空间解读,剖析了以赫曼赫兹伯格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建筑师的社会学思想及其建筑空间的社会性。
矿山开采中,岩石长期处于蠕变状态,开采扰动会诱发此类岩石的加速失稳破坏。但破坏往往晚于开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这给预报工程灾害的发生时间带来了极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岩石流变−冲击试验机上对岩石试样进行了多次循环落锤冲击−蠕变试验。分析岩样应变变化规律,探讨岩石蠕变状态、落锤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对蠕变岩石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从能量角度阐述了蠕变岩石在冲击扰动作用下的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岩石蠕变状态下,随冲击能量和冲击次数的增加,岩石内部损伤逐渐增多,加速损伤区的形成,岩样吸收更多能量,使岩样发生加速蠕变破坏。冲击扰动使岩样内集聚的弹性能沿着损伤区发生定向释放,发生破坏。研究结果为滞后型冲击工程灾害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开采扰动;时间效应;蠕变损伤;冲击能量
无摘要
通过对“图案”一词的历史研究,考察其在1920-1940年代从一种类似平面设计的艺术绘画到建筑的“图”“装饰”以及“设计”等含义的转变,并揭示了这些转变背后所显示的“美术”思想在中国“建筑师”的职业构建和建筑“设计”的观念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