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柔性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柔性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基、石墨烯基、纳米炭纤维基及炭布基等几类,本文对这几类柔性负极材料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作了介绍。最后,对目前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于这些问题的克服即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无摘要
研究了30~90℃范围内沉淀温度对连续共沉淀法制备的费托(F-T)合成Fe-Cu-K-Si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及穆斯堡尔谱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晶粒尺寸、物化性质、还原性能及碳化程度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工业条件下不同沉淀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温度在30~90℃范围内,随沉淀温度的升高,+和CO2选择性催化剂晶粒增大,比表面积降低,不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导致F-T合成反应的CO转化率明显下降,C5有所增加,CH4选择性降低,这些均与催化剂的活性物种的变化有关。
交联聚乙烯作为当前高压输电电缆常用的材料,如何防止材料老化、材料破损等给输电线路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当前解决的重点问题。对此,该研究尝试从交联聚乙烯材料局部放电特征入手,构建交联聚乙烯材料局部放电监测系统。为实现该系统,通过电流传感器实现局部放电电流信号的采集,采用放大电路对信号放大,通过信号分配箱实现多信号分配,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后台服务器对电流信号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上述方法可有效采集电流信号,并实现对交联聚乙烯电缆故障的在线分析。
制备了不同助剂修饰改性的Cu/SBA-15催化剂,利用FTIR,XRD,H2-TPR和XPS等表征手段对改性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其他酯加氢反应中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和Fe助剂可以增强Cu/SBA-15催化剂在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选择性,B改性的Cu/SBA-15催化剂可以降低其铜活性中心粒径,提高还原之后的Cu+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反应选择性,而Fe改性的Cu/SBA-15催化剂降低Cu粒径的同时,增加了Cu0含量,并且对酯类也具有活化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B和Fe能够加强Cu/SBA-15催化剂的性能,并且Cu-Fe/SBA-15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丙二酸二乙酯,草酸二甲(乙)酯和乙酸乙酯加氢反应中。
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同时测定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中一氯乙酸、二氯乙酸和羟基乙酸的方法。样品经水溶解后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经核壳型亚3 μm填料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3.0 mm× 100 mm×2.7 μm)分离,以0.1%(V/V)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后,提取精确离子定性定量。经方法验证3种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71.1%~9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一氯乙酸0.25 mg/kg,二氯乙酸0.025 mg/kg,羟基乙酸10 mg/kg。
随着我国有关土壤防治的相关条例与行动的实施,土壤防治工作正逐渐的向前推进。作为环境保护治理环节中的政策指导层,生态环保督查工作落实能够保证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中的问题。但是由于工作基础薄弱、污染因素复杂、地域之间的差异导致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处理不到位。文章主要以生态环境督察为主要因素,促使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全面落实,有效解决突出土壤环境问题,奠定坚实的土壤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安全基础。
无摘要
无摘要
无摘要
针对当前发电废弃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进而严重的污染了环境问题,提出在以往参数优化的背景下,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乙二酸和硫酸镁。试验结果表明,在掺入乙二酸和硫酸镁后,可显著提高脱硫效率,并且当乙二酸和硫酸镁的浓度分别为
磷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它在沉积物界面上的吸附是海洋环境中磷循环的重要环节,金属氧化物是吸附磷沉积物的重要活性组分之一。采用批量实验法研究不同结构的氧化铝对无机磷的吸附特征,分别使用二段一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方程对其动力学曲线和平衡吸附等温线进行定量描述,并对介质盐度、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无定型氧化铝结晶弱且比表面积大,该特点使其吸附容量大于γ-Al2O3,结合表面酸碱滴定的结果,可知吸附也与铝氧化物的表面酸碱性质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可知,与NaNO3介质相比,氧化铝吸附海水中的磷受到阻滞,且随着介质离子强度增大,吸附量均呈现降低趋势;pH显著影响磷的吸附量,在pH=5左右,两种氧化铝表面对磷酸根的吸附达到最大值;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进行,该吸附为吸热、自发、熵增加的过程,两种结构氧化铝的吸附热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关键词:富营养化;磷;铝氧化物;结构;吸附
无摘要
以提高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结合强度为目标,对金属基体进行高能喷丸处理,使其表面自纳米化,并以高能喷丸和喷涂的工艺参数为试验变量,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同时设计了压制成型模具并压制成型,最后采用垂直拉伸法对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铸钢丸直径、喷丸压力、喷丸时间以及塑化温度对复合材料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使结合强度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再运用数值拟合的方法,预测出结合强度最高的工艺参数组合,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铸钢丸直径为4.96~5.04mm,喷丸压力为0.49~0.51MPa,喷丸时间为10.9~11.08min,塑化温度为278.2~282℃时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最佳。
为探究纳米零价铁()对水中雌二醇()的降解机制和降解路径,本研究采用降解动力学拟合分析不同初始(、和)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降解,而中性条件下其降解受到极大限制。随着升而非降解效率。和Fe2+进一步降低,2在降解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随着17β-E2自身腐蚀下产量和产生速率与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呈正相关。对降解产物的分析表明,作用下转化为并在酸性条件下被进一步降解;的降解路径可归纳为芳香环基团的替换、断裂和开环;降解产物二聚体和三聚体的证实了仿漆酶反应对降解的贡献。实验结果为雌激素污染水体的修复以17β-E217β-E2nZVIpH的降解∙OH17β-E2上升的主导地位逐渐被17β-E2nZVI的能力仅从降解速率上提可被∙O-2取代。17β-E2高效nZVI可在的定向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17β-X703
利用外红热软化状态ZrNiSn内部存低了晶格热导
针对传统注塑装备生产监控管理平台存在的响应时间慢、鲁棒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物联网的注塑装备行业生产监控智能化管理平台。该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将平台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实现分布式管理。以传感器和开关显示仪为采集设备,通过物联网与LPC2478型嵌入式微处理芯片相连,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触控面板显示结果与输出指令,实现注塑装备的控制与管理。结果表明:与传统注塑装备生产监控管理平台相比,该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响应时间快,鲁棒性提高,有效辅助了注塑装备运行,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
通过挖掘《中国药典》中用于治疗心悸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中成药中心悸的应用规律及其可能存在的关键作用机制,为临床选方用药科研试验提供参照。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收集用于治疗心悸的中成药的方剂名称、中药成分、中药用量、功能与主治,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进行药频统计、关联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并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用于治疗心悸的高频药物进行靶点预测、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共收集到79个中成药处方及176味中药,其中出现最高频药物为丹参31次、人参23次、麦冬18次,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3条,并挖掘出新方组合9个。并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出最高频药物丹参有效成分65个,心悸疾病靶点79个,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有关,并可能通过CHRM1/2/3、ACH、ADRA1A、ADRA1B、PTGS1/2等靶点基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了《中国药典》中用于治疗心悸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及作用机制,发现可能的关键靶点药物,为后续
为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以经过预处理的棉花纤维素为增强体,将PMMA与棉花纤维素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MMA/棉花纤维素复合薄膜,并利用热重分析、透光性分析以及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棉花纤维素含量的PMMA/棉花纤维素复合薄膜的性能。结果表明,与PMMA薄膜相比,PMMA/纤维素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所提升,PMMA/纤维素复合薄膜的热分解温度提高8.3%;随着棉花纤维素含量从0增加到15%,拉伸强度从10.53MPa提升到55.95MPa,最高提升了431%。此外,复合薄膜的光透过率随着棉花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棉花纤维素含量为7.5%时,复合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较高的透光率,综合性能较好。
提出一个评估复合材料自然老化寿命的流程。以单向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试样为对象,在统计分析南京地区室外暴露条件下自然老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当量等效方法制定了实验室加速老化环境谱进行加速老化试验,预测这些材料在自然老化环境下的剩余强度,并通过与自然老化试验结果对比来验证加速试验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提出的加速老化方法能正确反映自然老化弯曲强度下降规律,该方法可以通过约2个月的加速老化试验准确预估复合材料3年自然老化的剩余弯曲强度,整体加速倍数约为18。对不同复合材料进行当量等效加速老化时,建议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在服役过程中采集到的阶段性自然老化数据修正当量等效加速老化系数,这样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老化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