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其含量。研究了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对侧柏叶总黄酮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侧柏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以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通过三因素三水平Box-Bo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筛选出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乙醇浓度73%、提取时间42min、液料比为80∶1mL/g,此实验条件下重复3次验证实验得到的侧柏叶总与Box-Bohnken响应面分析法模拟预测值2.47%相差较小,所建模型与采用的优化方法可靠。黄酮平均提取率为2.45%,
ZrB2-SiC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单体ZrB2更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及力学性能,但其相对较低的韧性限制了其实际工程应用,采用微结构设计或引入增韧相是改善陶瓷材料韧性的两个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反应热压烧结工艺,分别制备了具有独特片状ZrB2晶粒互锁结构的ZrB2-SiC复合材料和以短切碳纤维(Csf)为增韧相的Csf/ZrB2-SiC复合材料。对比研究发现,晶粒互锁结构展现出优异的自强韧化效果,使ZrB2-Si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但材料表现出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Csf/ZrB2-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下降,但Csf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不仅使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而且临界裂纹尺寸及断裂功都得到显著提高,从而表现出非灾难性破坏模式。关键词:超高温陶瓷;晶粒互锁结构;短切碳纤维;ZrB2-SiC;断裂性能
采用磷-氮-硼(P-N-B)复合阻燃剂以及豆粕胶黏剂复配异氰酸酯(PMDI)胶黏剂制备无醛超低密度纤维板(NUDF),探讨阻燃剂添加量对无醛超低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甲醛释放量以ZHANManjun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0~8%)增加,NUDF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甲醛释放量均有所降低,氧指数逐渐升高,总热释放量降低,纤维板成炭现象更明显,可燃性显著降低。当阻燃剂添加量6%时,NUDF综合性能较优,内结合强度0.41MPa、静曲强度14.5MPa,24h吸水厚度膨胀率8.1%,甲醛释放量2.0μg/g,燃烧长度80mm,相同测试时间内不易被引燃,氧指数32.5%,600s总热释放量12MJ/m2。纤维板达到GB8624-2012平板状建筑材料难燃B1~C级,产烟等级满足S1级,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环保和阻燃性能。锥形量热分析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燃烧过程中基本呈现总热释放量降低、总烟量升高、CO产率增大和CO2产率减小的趋势。
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具有热膨胀系数低、容重轻、吸热少、体积稳定性好和抗热震性好等特性。以堇青石、莫来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电熔氧化镁、活性氧化铝和硅微粉等微粉为辅助原料,制备了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研究了颗粒级配和烧成温度对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热震性和侵蚀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烧成温度在1300~1400℃,对热震后的三组试样进行性能检测,发现配方一试样具有好的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其残余抗折强度在3.0~4.5MPa之间,残余耐压强度在17.5~24.5MPa之间。
无摘要
为明晰锐钛矿TiO2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机理,采用原位反应红外分析和探针分子中毒催化剂酸碱活性位相结合的方法对酸碱活性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气态正丁醛在TiO2表面的吸附及物种变化结果表明,正丁醛分别通过Ti-OH和Ti4+两种活性位吸附在TiO2表面,进而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分别采用NH3和CO2作为探针分子中毒TiO2的酸碱活性位,并评价中毒后催化剂对正丁醛自缩合反应的催化效果,发现TiO2的酸性位起主要催化作用,而碱性位会促进副反应发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锐钛矿TiO2催化正丁醛自缩合的反应机理。
为了改善聚乙烯醇()膜的机械性能,选用玉米淀粉为原材料,条件下以过硫酸铵和尿素为引发PVA50℃剂,同时加入丙烯酰胺对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制备得到丙烯酰胺改性的玉米淀粉复合膜。其中,优化改性淀粉的接枝率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37占单体总质量的。进一步利用优化的改性淀粉为改性剂,制备了系列改性玉米淀粉、尿素0.5%复合膜。采用傅里/PVA、引发剂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的组成与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测定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耐水性、耐热性等物化特性,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单体转化率为,接枝率为。SEM30%ST-0.50%APSU/PVA95.0%0.5%30%ST-0.50%APSU/PVA
以4-(节氧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首先在三氟乙酸条件下脱节基得到4-卷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皿),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1-(3-氯丙基)毗咯烷盐酸盐(IV)发生窘烷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5-甲氧基-2-霜基-4-(3-(毗,咯烷-1-基)丙氧基)苯甲酸.甲酯;通过1HNMR和ESI-MS对化合物DI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粪烷基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脱节基反应结束后经过简单洗涤即可得到化合物ID;凳烷基化反应最佳条件为:乙睛为反应溶剂、物料比n(JV)=n(ni)为1.1:1、碳酸匏用量12.0mmol、碘化钾用量5.0mmol、反应温度859、反应时间2h,在该条件下,目标化合物收率达到83.3%。
通过在ZrO2中掺杂TiO2,并在350-500℃下焙烧,制备了系列TiO2-Zr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十八醇脱水制十八烯反应。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性位量逐渐增加,450℃焙烧的催化剂Lewis酸性位量最多,焙烧温度继续升高则Lewis酸性位量降低;催化剂中未发现Brnsted酸性位。焙烧温度≤400℃的TiO2-ZrO2复合氧化物形成Ti-O-Zr键,呈无定形态;焙烧温度>400℃的TiO2-ZrO2复合氧化物呈单斜相和四方相ZrO2晶型。晶相结构和酸性位量综合影响催化剂的十八醇脱水性能,具有单斜相和四方相ZrO2晶型的催化剂上酸性位活性很低,具有无定形相的催化剂上酸性位活性显著增加,400℃焙烧的催化剂1-十八烯收率最高。
燃煤电厂排放了大量SO2和少量SO3,SO3的产生不仅危害环境,且不利于电厂的安全运行,飞灰和锅炉壁面中的Fe2O3对SO3生成有显著催化作用,而目前对Fe2O3催化生成SO3的路径研究和机理揭示还不够深入。建立了α-Fe2O3(001)表面,利用密度泛函分析方法,对SO2和O2在α-Fe2O3(001)表面的吸附方式进行研究,得到SO2的稳定吸附构型和O2在Fe2O3表面的解离方式,利用过渡态搜索方法研究了α-Fe2O3表面催化生成SO3的反应路径和反应能垒,并对比了气相反应生成SO3的反应能垒。结果表明,SO2最稳定的吸附方式是SO2中的O原子和S原子吸附在α-Fe2O3晶体上的Fe原子上方,S原子不易在α-Fe2O3表面的晶格氧上方吸附;O2在α-Fe2O3表面的吸附能大于SO2的最大吸附能,表明O2更易在α-Fe2O3表面吸附;O2极易在表面有氧空位的Fe2O3晶体上发生解离并生成O原子,说明有氧空位存在的α-Fe2O3更易促进O2的解离和表面吸附氧的产生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e、Zr改性Mn/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其C3H6-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了Ce、Zr的引入对Mn/ZSM-5分子筛催化剂选择催化还原NO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量、扫描电子显微镜、NH3-程序升温脱附(TPD)、H2-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Zr改性Mn/ZSM-5分子筛催化剂C3H6-SCR反应中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催化活性,最优配比的20%Mn-7%Ce-1%Zr/ZSM-5催化剂在200℃、30000h‒1的空速下,催化剂的最大脱硝效率达到87%,且操作温度窗口T50=150~380℃。活性组分Mn以MnO2和Mn2O3形式存在,且与助剂Ce、Zr高度分散在催化剂表面,而且形成协同作用;催化剂表面的弱酸和中强酸和氧化还原性能的增强有利于C3H6-SCR低温催化活性的提高。
开发环境友好的催化剂非常迫切。铁元素含量丰富且无毒的双重特性与这种趋势完全一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基于结构明确的铁络合物的催化反应研究增长非常迅速。在Gibson和Brookhart聚合乙烯的开创性工作之后,越来越多研究者使用铁基催化体系进行1,3-二烯的配位-插入聚合反应。1,3-二烯的聚合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范围。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开发的催化体系来更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就活性和选择性(相关时)及其局限性而言,特别着重强调其配合物的结构和催化性能间的关系。
无摘要
无摘要
针对某石化厂常减压装置塔顶空冷器出口管道至集合处管段多次出现穿孔的问题,研究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腐蚀管段内部周向与轴向厚度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射线衍射能谱仪对管X段腐蚀试样进行了检测,分析管段腐蚀的原因。结果表明:管道腐蚀是由腐蚀、铵盐结晶垢下腐蚀的化学反应与冲刷腐蚀协同作用造成的。集合管段入口处腐蚀产物在管壁上的附着比较疏松,容易被流体冲刷,对管壁的保护作用较弱,在冲刷腐蚀协同的作用下,腐蚀较为严重;沿着流动方向,管壁上的腐蚀产物对壁面的吸附逐渐增强,腐蚀逐渐减弱。
无摘要
以为原料、为沉淀剂和羟基化碳纳米管()为基质首先制备了Ni(NO3)2NaOH然后将其于一定温度下煅烧,使其转变为复合材料。用射线粉末衍射仪(NiO/CNTCNTX复合材料Ni(OH)2/CNT,)、场发射电子显微镜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样品的晶相与形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紧密锚附在碳纳米管表FESEM面。复合材料可能的形成机理被提出。采用循环伏安法(TEMNiO)、单电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将复合材料正极、活性炭负极和电解质膜组装成准固态不对CV称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电流密度循环圈。次循环后,其比电容值仍有,显示出高的比电容和长的循环稳定性。37007500564.2F/g
以Fischer-Tropsch合成轻馏分油(F-TLD)为原料,正壬烷(C9)和正十二烷(C12)为参照,采用尿素络合法分离油品中的正构烷烃。利用FTIR和TG-DTG手段研究了尿素络合物(UIC)在氮气氛围中的固相热分解动力学,同时以不同碳链长度正构烷烃尿素络合物(C9-UIC和C12-UIC)的动力学结果作参照,采用Coats-Redfern法和Doyle法求取相关参数并确定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TLD-UIC与C9-UIC,C12-UIC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UIC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属于以Avrami-Erofeev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为控制步骤的A1机理;用相关性较好的Doyle法求得F-TLD-UIC,C9-UIC,C12-UIC的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104.56,115.28,118.97kJ/mol,F-TLD-UIC的热力学参数焓变、熵变及摩尔自由能分别为101.50kJ/mol,-73.95J/(mol·K),128.75kJ/mol。
利用Aspen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生物质与煤共热解工艺模型。把共热解过程分为干燥、热解、分离三个单元,结合共热解实验产率数据,用AspenPlus软件对复杂的热解过程进行黑箱化处理。计算出反应热,依次对三个单元进行能量衡算,对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物质添加比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焦油产率最高,为12.08%,与褐煤单独热解时的焦油产率相比提高了40.45%;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热解单元是系统的主要能耗单元,占系统总能耗的55.39%,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干燥单元能耗随褐煤含水量增加而近似直线增加,系统能量转化效率为74.48%,可通过回收热解气和水蒸气的显热以及在热解前对褐煤进行干燥处理来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关键词稻杆,褐煤,AspenPlus,共热解,能量转化效率
本实验研究豆腐果昔对膝骨关节炎大鼠疼痛的作用及机制。SD大鼠适应性饲养后测得基础痛阈值,根据基础痛阈值筛选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给药组。大鼠右膝关节腔内注射单钠碘乙酸盐(MID)诱导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定期测量大鼠痛阈和关节直径,14天后处死部分大鼠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TokA及TRPV1阳性细胞数及荧光强度。与模型组相比,豆腐果昔给药能明显改善MID诱导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且给药组L4DRG中TOA免疫荧光强度、TRPV1荧光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表明豆腐果昔可缓解大鼠KOA疼痛,其机制与KOA大鼠L4DRG中TrkA-TRPVl通路的抑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