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
在实际工程场地中,很多土层可视为水平分层,各层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土的振动阻尼比。本文讨论水平分层土层系统的等效阻尼比的近似计算方法,基于5个不同的加权函数推导了10种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公式。通过2个算例,分别以等效阻尼比为参数计算水平分层土层的地震反应,并与准确解相比较,分析了不同等效阻尼比近似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数值结果表明,若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选择不恰当,会导致土层地震反应的计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针对2种不同类型的水平分层土层,建议采用基于三角形分布的加权函数来计算土层系统的等效阻尼比。
无摘要
对于煤矿建设,事先勘探工作极为重要,整装勘查作为一种全新的一体化勘查,在找矿开矿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贵州省金沙县禹谟煤炭整装勘查区为例,从地质、气候、地表水、地下水,地层富水性,断层、小煤矿、老窑等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从而为以后煤矿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吉木乃组是西准萨吾尔山地区地质时代久存争议的地层,也是火山岩占地层总厚度比例最高的火山地层。采用同位素年龄标定火山岩准确的地质时代,是解决本组时代分歧的有效手段。吉木乃组顶部新发现的流沉积-纹岩中获得()(,)的锆石年龄,确认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大致304.1±2.5Man=15MSWD=1.07LA-ICP-MSU-Pb相当于卡西莫夫期)。结合前人在本组下部层位采集的植物化石,限定吉木乃组时代为晚石炭世(大致为巴什基尔期-卡西莫夫期)。流纹岩同位素定年准确约束了吉木乃组地质时代上限,为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时代依据。
以京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应变参数方法解算定点地应变观测数据,将所得应变参数时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结果与研究区内同期小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一致性分析,研究得出呈拉张性质的定点观测最大主应变方位与震源机制解最大拉张变形方向(T轴)水平投影具有良好的对应性,整体以NNW-NE向为主,且自西向东排布的测点最大主应变方位与震源机制解最大拉张变形方向均表现为逐渐东向偏移的趋势,与华北平原块体北部发生顺时针旋转活动的特征相吻合,结果进一步检验了地应变观测反映区域应变场信息的能力。
对束鹿凹陷泥灰岩、砾岩致密油储层,利用单一的脆性指数不能真实反映储层的可压裂性,根据束鹿凹陷致密油储层岩石矿物特征,确定弹性模量与泊松比计算脆性指数的模型,并针对单一脆性指数评价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储层压裂难易程度的局限性,引入断裂韧性参数和裂缝密度构建了储层综合压裂参数。从压裂综合指数与微地震监测压裂缝长度、压裂注入液量、施工破裂压力等工程参数的关系发现,压裂综合参数越大,压裂缝长度越长、注入液总量越高、实际破裂压力越低,反映了对储层可压裂性评价的有效性。该方法对于束鹿致密油储层压裂井段优选,预测压裂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准确评估采空区边坡的安全性能,对于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采空区边坡安全性评判时过程繁琐且准确性较低的问题,采用TOPSIS理论建立了采空区边坡的危险性评判模型。首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采用HHM方法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方面来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结构体系;然后引入变异系数法改进原有的TOPSIS方法,弥补了其逆序现象问题所带来的误差;之后对采空区边坡危险性等级进行划分,通过相对贴近度构建出危险性等级判断的量化区间;最后将建立好的评价模型应用于具体工程实例中进行验证,并与常用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评判结果与实际相吻合,可以很好的评判采空区边坡的状态,准确度高、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与合理性。对于提前辨析采空区边坡安全性能,及时治理边坡灾害,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方法。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及其邻区2008-2018年期间固定台网的地震波形记录,手动拾取出高质量的Pn波到时资料,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幔顶部的Pn波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及其邻区上地幔顶部的Pn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与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相关;研究区内平均Pn波速为8.18 km/s,鄂尔多斯地块内部表现出大范围的高速异常,阿拉善地块的高速异常体中存在低速异常现象,河套断陷带、阴山-燕山造山带、银川-吉兰泰断陷带和海原-六盘山弧形断裂带区域均表现为显著的低速异常,河套断陷带下方存在向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延伸的明显低速异常条带,大同火山群下方存在强低速异常;多数历史强震均发生在低速异常区或高低速异常过渡带上;鄂尔多斯地块内部Pn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西部为近NE−SW向,而东部为近NW−SE向,河套断陷带和鄂尔多斯地块西缘、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的交界带以及阴山-燕山造山带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总体均呈现为NW−SE向,而阴山-燕山造山带东部则呈NE−SW向。关键词
对高温后的软岩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高温温度对软岩的强度、弹性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由25℃开始逐渐增加到400℃时,软岩试件的抗压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加、又再减小的变化规律。当温度由25℃开始逐渐增加到300℃时,软岩试件的峰值应变无明显规律,但当温度增加到400℃时,试件的峰值应变有明显的增加。当温度由25℃开始逐渐增加到90℃时,软岩试件的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当温度由90℃增加到400℃时,试件的弹性模量一直在减小。
针对3层3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薄弱构件,采用在柱顶不同位置设置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方法,建立土-地下连续墙-主体结构非线性静动力耦合相互作用的二维整体时域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柱顶隔震支座对车站主体结构的侧向变形、地震损伤和动应力反应等结构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抗震薄弱的顶层和底层中柱柱顶设置2层隔震支座与各层中柱柱顶设置3层隔震支座均可有效减轻中柱地震损伤程度,提高车站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然而,仅在顶、底层中柱柱顶设置2层隔震支座时,会明显加重未设置隔震支座的中间层中柱地震损伤程度。此外,柱顶隔震支座的设置会削弱隔震体系的整体抗侧移能力,从而增大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侧移。总体上,建议采用各层中柱柱顶均设置隔震支座的措施提升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村镇能及时将待流转的土地相关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农业农村局等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相关信息,对主管部门监管土地流转市场提供了方便,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力度。由此,文章从业务主管部门需求出发,依据相关工作流程提出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结构及系统功能,最终实现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卫星激光测高数据与其他数据源联合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的研究进展,对比总结了波形处理和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方法在不同区域的应用前景,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当分类数较多时,波形特征参数法和曲线匹配法的分类准确率较低;当地物分类数较少时,波形匹配法和支持向量机联合使用后表现出较高的准确率,且该方法在城区的应用效果较为优秀。通过对星载激光测高数据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的总结和梳理,以期能为国产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在土地覆盖分类应用提供参考。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位于吐哈盆地和中天山地块之间,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分布区,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测试分析,限定了区内8个岩体结晶的温压条件、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等要素,为解析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钙碱性侵入岩的构造环境、演化过程和成矿作用提供矿物学方面的制约。测试分析表明,岩体中的角闪石富镁(MgO:5.82%~18.04%)、富钙(CaO:9.91%~12.56%)、富钠(Na2O/K2O>1.0)、贫钾(K2O:0.06%~1.16%),属于钙角闪石族。角闪石化学成分特征揭示其大部分为中酸性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寄主岩浆为钙碱性,岩浆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是板块俯冲背景下由地幔楔与大陆地壳物质混熔形成。由角闪石温压计得出矿物的结晶温度为751.88~887.46,℃压力为62~248MPa,相应侵位深度为2.35~9.4km。通过角闪石成分计算出岩浆的氧逸度为ΔNNO+0.30至ΔNNO+2
大川-双石断裂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南段,因其在都江堰地区隐伏于岷江河流阶地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发震能力评估。因此,掌握大川-双石断裂的地下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都江堰城区的避灾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意义重大。本项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垂直断裂走向布设浅层地震反射剖面、高密度电阻率剖面和钻孔联合剖面。通过多种方法共同揭示了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地区的精确空间展布位置、近地表构造形态、上断点埋深及断裂活动性。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地区的岷江西岸阶地处隐伏通过,为逆断层,倾向NW,倾角在地表浅层为60°~70°,近地面为20°~30°;且破碎带向地面逐渐变浅变薄,上断点向上延伸至第四系灰褐色黏土层和棕黄色粗砂夹砾石层,埋深约3.5m。上述研究表明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市区附近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
2019年7月23日21时20分,贵州省水城县鸡场镇发生灾难性山体滑坡,造成21幢房屋被埋、43人遇难、9人失联。查明该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解决此类灾难性滑坡早期识别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在分析了滑坡基本特征和滑坡体结构的基础上,计算公路切坡和持续强降雨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水城滑坡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分为滑源区、铲刮-堆积混合区和主堆积区;滑坡孕育地质体为玄武岩强-全风化层和部分中风化玄武岩,其特殊岩土结构是滑坡发生的内在因素;强降雨和公路切坡为滑坡的关键诱发因素;滑坡主要为强风化层整体失稳,同时存在岩质锁固段的被剪切破坏,为岩土复合型滑坡,其突发性体现为岩质锁固段的突然剪断;滑坡启动机制为滑源区上部牵引滑动-下部推移剧滑。
本文同时考虑结构在地震激励下响应的随机性和极限状态的随机性,将概率-凸集混合模型应用于结构的多维易损性分析。以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加速度作为反映结构性能和非结构性能的两种工程需求参数,并视为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两种需求参数的阈值被视为非概率凸集变量,分别建立阈值的椭球模型和区间模型,建立同时包含凸集变量和概率变量的二维联合性能极限状态方程;根据凸集模型和概率模型之间的相容性,提出一种混合模型下基于克里金模型的蒙特卡洛法用于求解超越概率的上、下界,得到反映超越概率区间的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区间模型建立的易损性曲线较为保守;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考虑阈值随机性会会低估结构的抗震能力。
无摘要
泥石流易损度(危害性)评价是泥石流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进行评价,方法理论基础牢固且避免了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弊端.以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10条泥石流易损度评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评价过程简便,易损度等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经过完善指标体系后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裂隙、冲沟、掏蚀、片状剥离等是中国西北地区土遗址发育典型病害,为探求土遗址本体及其赋存环境变化的内在本质规律,开展土遗址变形监测的研究与实践至关重要。以嘉峪关土遗址烽火台裂缝1号、2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6年裂缝变形和环境气温监测数据,寻找其响应关系,探索环境气温影响裂缝发育的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归一化处理数据,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机器学习方法对裂缝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土遗址裂缝发育趋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