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半球谐振陀螺(HRG)幅度控制环路用于陀螺的振动激发和振动幅度维持,工作于力反馈模式的半球谐振陀螺,其标度因数与陀螺振动幅度成正比。该文对半球陀螺力反馈模式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分析了传统幅度控制方式受外界温度变化、电子元器件老化等原因影响,将会导致半球陀螺标度因数发生变化,最后提出了半球陀螺幅度控制的优化方法,在实现相同标度因数稳定性的的情况下,大幅降低电路实现难度。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Ka频段的新型去耦结构,分析该结构去耦效果。通过建立“d”形共面紧凑型电磁带隙(UC-EBG)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化简分析得到其带阻滤波特性。基于保角变换和椭圆积分计算去耦结构的分布参数,等效电路仿真结果与去耦结构仿真相一致。将该去耦结构用于阵列天线,提高了阵元间的隔离度,降低了阵元互耦效应。
利用高光谱技术对血迹种类进行无损识别研究。采用小波变换技术对400~950nm之间的原始光谱进行去噪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光谱进行特征波段选择,建立全波段和特征波长下的血迹种类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利用特征波长与支持向量机(SVM)结合建立的血迹种类识别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及识别时间分别为98%和0.2s,优于全波段建立的模型。研究表明,采用高光谱技术对血迹种类识别是可行的。
基于Landau-deGennes理论,探究了具有垂面边界锚定情况下亚微米级球形向列相液滴中分裂核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边界条件为强锚定且单一弹性常数近似下,球形液滴内会同时存在径向结构和环结构.根据半径的不同,两种结构会分别成为稳态,即半径较大时环结构为稳态,反之径向结构为稳态.当考虑弹性各向异性时,会出现稳态的环结构和亚稳态的分裂核结构.进一步研究表明:若考虑k24弹性项对液滴内部结构的影响,当边界锚定条件由强锚定变为弱锚定(以锚定强度w=10-4J/m2为例),在单一弹性常数近似情况下,会出现径向、环和均匀3种结构,其中径向结构为稳态,且结构之间的稳定性不受k24作用的影响;在弹性各向异性情况下,径向结构会转变为分裂核结构.另外,若不考虑k24作用时,分裂核结构仍为亚稳态;若考虑k24作用,当尺寸和弹性各向异性在一定范围内时,分裂核结构可以成为稳态.在我们的模拟计算中首次发现k24作用可以使分裂核结构成为稳态.关键词:Landau-deGennes理论;分裂核结构;弹性各向异性;边界条件;k24作用
为了提高LD抽运脉冲微片激光器的输出性能和系统的集成度,采用龙格-库塔法对包含自发辐射与抽运速率的被动调Q速率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结合被动调Q激光器输出参量的表达式对LD端面抽运的键合Nd∶YAG/Cr4+∶YAG微片激光器输出参量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长度1mm/1.5mm的键合Nd∶YAG/Cr4+∶YAG晶体作为增益介质,当Cr4+∶YAG的初始透过率为75%、输出镜的透过率为30%、抽运光和腔内基模光半径均为100μm时,能够在抽运功率为4.5W的条件下实现平均功率0.7W、脉冲宽度174ps、重复频率16.1kHz的理论激光输出。该研究对被动调Q微片激光器的参量优化和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针对单逆变器驱动的凸极式对称六相与三相PMSM串联系统中六相电机反电势3次谐波导致零序电流过大的问题,建立了考虑六相电机反电势3次谐波的串联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带谐波抑制的串联系统解耦控制策略,利用多维空间矩阵变换,在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内分别实现对2台电机的解耦控制以及零序电流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实现了2台电机的解耦运行和对零序电流的抑制,六相电机相电流中三次谐波含量由40.35%降低到1.83%。
无摘要
对滤波器的高精确度理论设计及小误差的工艺实现进行探讨与设计加工。总结了国内外的多种设计经验,讨论了多种类型的滤波器设计方案,选取适当的滤波器结构形式,设计加工了110GHz的感性窗耦合波导滤波器,其中感性窗耦合结构采用传统机械加工技术实现,与法兰盘结构一并集成。基于高频结构仿真(HFSS)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并制作的110GHz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为110GHz,相对带宽为5%,插入损耗小于1dB,带内回波损耗大于20dB,距中心频率2倍带宽处,带外抑制大于40dB。
实现收发全相参合成对运动目标稳定跟踪是分布式孔径相参合成雷达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首先介绍分布式孔径相参合成雷达的基本理论,再从接收相参和收发相参2个阶段对飞机目标跟踪试验进行分析,分别给出了相参合成信噪比增益改善、相位差值变化和目标跟踪航迹等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目标跟踪稳定,信噪比增益改善接近理论值。在此基础上,给出2部X波段大型实装相控阵雷达卫星目标相参合成跟踪试验结果,实现收发全相参合成对卫星目标稳定跟踪。通过试验验证分布式孔径相参合成雷达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工程可实现性。
报道了一种新型液晶显示屏间隙支撑隔垫物的关键技术,可以替换传统的半透/灰阶曝光工艺,仅使用一张普通的全透光罩即可实现不同的支撑高度需求,并且达到遮光的效果,大幅节约了制备成本,可用于曲面或柔性显示面板。其中,主要隔垫物由两层色阻材料堆叠衬垫并覆盖平坦化层及黑色的光阻材料形成高度,辅助隔垫物由一层色阻衬垫并覆盖平坦化层及黑色的光阻材料形成高度,主/辅隔垫物的各自高度及它们之间的段差可以通过改变衬垫色阻的尺寸及平坦化层厚度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可以使主隔垫物高度的调节范围达0.6μm,辅助隔垫物高度的调节范围为0.5μm,它们之间的段差可以在0.2~1.3μm之间调节,理想段差位于此区间内。基于上述技术制备的液晶显示屏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可用于高世代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关键词:间隙隔垫物;色阻堆叠;高度调节
提出一种新型的平面紧凑型电磁带隙(EBG)结构。由于一种尺寸的平面EBG结构只能抑制一个带隙的表面波传播,因此设计了两种不同尺寸的表面开槽平面EBG结构,将其级联在双频微带阵列天线之间,使其带隙范围分别覆盖天线的两个工作频段。结果表明,新型EBG结构具有明显的电磁带隙特性,在6.43GHz耦合减小9.77dB,增益提高0.6dB;在9.22GHz耦合减小6.8dB,增益提高0.7dB。级联结构有效减小微带天线阵的耦合,提高增益。
针对机器人定位插拔电动汽车充电枪给电动汽车充电的操作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电动汽车充电孔识别与定位系统。从充电座图像中提取目标物充电孔位置和姿态信息,并发送给机器人控制器,以实现机器人自动给电动汽车充电。首先用Halcon软件实现双目系统的标定、手眼标定;再通过选取中心孔洞的轮廓作为透视可变型模板进行模板匹配将充电孔与背景分离,结合双目视觉中的立体匹配、三维定位和坐标变换完成了充电孔的三维位姿估计。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了电动汽车充电孔的位姿估计和充电对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具有较好的识别定位精度,可以满足机器人对充电孔的在线识别定位需求。
利用GPS电离层层析技术探测电离层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发展,特别在电离层暴时有着独特的优势.文章基于一种多分辨率层析算法,并结合美国东西部地区部分GPS地面数据对2015年3月16日-17日出现的电离层暴进行重构.首先,借助独立的测高仪数据验证多分辨率层析技术对电子密度反演的精度结果,同时也证实了电离层暴时多分辨率层析算法的适用性.其次,通过对美国东部地区2015年3月17日磁扰动最强烈时段的电离层重构,检验由磁暴引起的大尺度电离层行扰(large-scaletravellingionosphericdisturbance,LSTID)的存在,并利用总电子含量(totalelectroncontent,TEC)数据分析此次电离层行扰的水平特征.同时,通过与非相干散射雷达(incoherentscatterradar,ISR)观测值的对比,借助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剖面信息讨论电离层行扰在垂向上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LSTID的波长为
首次对微波接收机的相噪进行了理论建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新型微波接收机,该接收机采用微波光子链路来代替电缆,使用光电振荡器代替电子振荡器来作为本振源,并基于上述理论模型分析了该种接收机较传统电子式接收机在相噪指标上的优越性。让10GHz载波信号分别通过电、光两种接收机,对比输出信号的相噪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传统电子接收机接收后,载波信号相噪在1kHz频偏增加了30dB;而对于本文所提新型光子式接收机,载波信号相噪在1kHz频偏仅增加10dB,说明了该种新型接收机在集成了微波光子链路与光电振荡器两种新型光子技术后,相噪指标得
为了提高人体运动姿态的准确检测识别能力,提出基于最近邻特定点的人体运动姿态特征点标定识别方法。人体运动姿态图像采集依托于激光扫描技术,检测激光图像边缘轮廓,结合图像分割技术进行人体运动姿态的轮廓线分割和特征识别,构建激光图像灰度直方图分布结构模型,采取区域块匹配的方法提取模型中人体运动姿态和动作特征,采用多维像素重构方法进行人体运动姿态模拟,采用大间隔最近邻特定点标定方法进行人体运动姿态的特征点标定和检测,达到识别和优化人体的运动姿态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姿态识别的准确性较高,识别精度高,识别耗时短的特点,提高了人体运动姿态识别能力。
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高校教室的增多,对于教室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信息科技的发展而衍生出更快捷且直接的解决途径。对于此现象本系统的研究在智能管理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研究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结合红外人体感应模块智能控制教室灯光,同时通过光敏电阻检测光照的不同调节室内灯光,达到智能环保的目的。采用红外模块采集人数,人数信息通过串口发送到PC端,微信小程序服务端与串口实现交互,达到数据互通的效果。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且成本较低,适合在高校中推广使用。
设计了一种文本相关语音锁。提取语音的梅尔频谱倒谱系数(MFCC)及其一阶差分特征,利用矢量量化算法,训练说话者的语音特征模型。通过设计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的码本数量、语音样本信噪比水平、语音特征类别组合的情况下,系统的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信噪比下,码本数量N=48时,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移植到嵌入式平台后可正常运行,说明算法能够满足工程实用性要求。
传统的三维在线测量技术存在测量偏差大、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激光传感器的高精度三维在线测量方法。计算多激光传感器测量坐标系空间位姿关系,标定多激光传感器空间姿态,采用最小二乘算法求解三维坐标系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邻近算法获取三维点云数据,由于数据中存在噪声影响,采用高斯滤波的方法去除三维点云数据的噪声,最后利用临近三点连线原则获取点云数据的三角面片,以此完成基于多激光传感器的高精度三维在线测量。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基于多激光传感器的高精度三维在线测量技术比传统测量技术偏差小,能够满足高精度三维在线测量需求。
研究了全固态源分子束外延(MBE)生长InGaAs/InP异质结界面扩散对InGaAs外延薄膜电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变温霍尔测试和变温光致发光等方法对InGaAs薄膜样品进行细致研究.发现在InGaAs/InP生长)外延薄膜的电学性能,界面之间插入一层利用As其低温迁移率显著提高.同时荧光峰反常蓝移动消失,光学性质有所改善.研究表明利用As可显著降低As在M>中反常扩散,获得陡峭的InGaAs/InP界面,从而提高InGaAs材料电学和光学性能.关键词:InGaAs中图分类号:〇78文献标识码:A
三维目标检测是自动驾驶系统与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技术,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大多基于深度相机获取的RGB-D图,但在室外自动驾驶场景中,输入雷达点云更符合三维目标检测系统的应用环境。以RGB图与雷达点云为输入,结合IP-Basic算法在消除噪声的同时将稀疏雷达点云补全成稠密深度图;采用降维原理,结合MaskR-CNN在RGB图上进行实例分割,进而提取目标在深度图上的对应区域;结合点云的自然不变性,将目标对应深度图转化为点云后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学习。在公开数据集Kitti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公开三维目标检测数据集上达到了较好的检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