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切迹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切迹解剖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300例因肩部疾病就诊患者的肩胛骨,通过CT三维技术重建肩胛骨图像,并进行肩胛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几何数据测量。结果我们将收集的肩胛切迹分为5种类型,√-形称为Ⅰ型共138例,约占46%;U-形称为Ⅱ型共125例约占41.7%;Ⅴ-形称为Ⅲ型,共20例,约占6.7%;O-形称为Ⅳ型,共10例约占3.3%;Ω-形称为Ⅴ型,共7例约占2.3%(另外,发现W-形、双O-形各1例,因数量较少暂未纳入分型);左侧肩胛切迹平均深度、宽度分别为(5.58±1.42、10.22±3.24)mm,右侧肩胛切迹平均深度、宽度分别为(6.02±1.87、10.81±3.35)mm,左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和Ⅱ型的切迹宽度较其他3种类型宽度更宽,分别为(12.46±3.20、9.95±2.68)mm,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不同类型中肩胛切迹最低点到肩胛冈基底部的垂直距离长度有所不同,其中Ⅰ型最短的为(12.52±2.56)mm,Ⅲ型最长的为(14.48±4.29)mm,Ⅰ型和Ⅲ型比较